中国最早引进象征派诗艺,全力创作、实践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是()。

题目
填空题
中国最早引进象征派诗艺,全力创作、实践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象征派代表诗人李金发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作品富于感伤情调和颓废气息,欧化味道很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是根据什么创作的()

  • A、一幅印象主义绘画
  • B、一首象征主义诗歌
  • C、一部象征主义戏剧
  • D、一个浪漫主义传奇

正确答案:A

第3题:

戴望舒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象征主义诗人。()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结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实践,谈谈他的诗歌理论的长处与缺憾。


正确答案: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所谓“为时”“为事”就是主张用同情的笔触来抒写反映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苦难,揭示时政的弊端。它鲜明地指出了文学应当积极地干预现实,为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为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他主张讽刺诗要写得激切、直率,要大声疾乎揭露弊政,为民请命。这种观点主张文学创作要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社会,加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白居易诗论也有其弊病,主要表现在:(1)过分强调了诗歌的针砭时弊的实用功能,而忽视了,甚或有意排斥和否定的审美娱乐功能,否定诗歌的艺术性,对历史上一些优秀诗人的名篇名句,如谢兆的“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样千古名句,也斥之为“嘲风月、弄花草而已”,实在太偏激了。(2)他要求诗歌要“救济人病,裨补时缺”,因此,创作要用“实录”的方法,否定了诗歌要用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这样,诗歌岂能不枯涩干瘪,缺乏丰满的艺术形象,他自己的少数诗歌就不能不说有这种缺点。(3)在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籍,主张“其言直而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必然诗歌直白浅露,他的少数诗歌就正有这种缺憾,不能不说这是与他的诗歌理论有关。

第5题:

在艺术探索上,带着"镣铐""跳舞"的诗派是()

  • A、象征派
  • B、新月派
  • C、中国诗歌会
  • D、中国新诗派

正确答案:B

第6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而兴起的诗派是()

  • A、现代派
  • B、七月派
  • C、象征派
  • D、中国新诗派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下列关于戴望舒的介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天才诗人,一生留下的诗作仅有90多首
  • B、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中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 C、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德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
  • D、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他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C

第8题:

在艺术探索上,带着“镣铐”“跳舞”的诗派是()。

A.“象征派”

B.“新月派”

C.“中国诗歌会”

D.“中国新诗派”


参考答案:B

第9题:

托马斯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戏剧创作和文学理论对20世纪西方文学以及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其诗歌创作的顶峰,作者因此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正确答案:四个四重奏

第10题:

结合《雨巷》一诗,论析戴望舒诗歌是如何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双重影响,并积极推进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的。


正确答案: 《雨巷》是戴望舒诗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戴望舒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集中体现。诗中“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我”对黑暗现实感到迷茫、失望、忧郁,看不到出路的茫然不失所措的感觉,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终于“静默地走近”了“我”又陷入了更加孤独、寂寞而无奈的愁思之中。这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实际上就是诗人的美好理想与希望的象征。在中国的动乱年代中,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恐怖笼罩下,青年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失望和彷徨的心态和若有所思的感觉被戴望舒用一条阴暗狭窄而悠长悠长的“雨巷”表现得极为逼真、传神。“我”心目中的“希望”——那位“丁香姑娘”是渴望得到而无法得到的想象出来的幻影,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最后,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我”在那条寂寥又悠长的“雨巷”中彷徨……。
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情绪下弹奏出的一支“梦幻曲”。诗歌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情韵。诗作中的象征意象是中国式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可以说戴望舒在技巧上承袭了象征主义,而在情感上却和本民族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在诗歌形式上,戴望舒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借鉴法国象征诗派的创作方法,但把象征派的诗艺融化到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欣赏习惯中,致力寻找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另外,语言上清新活脱、自然质朴也来源于我国的文化习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历程中,《雨巷》一诗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