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七言律,到杜甫手中,境界始大,感慨始深。杜诗风格沉雄悲壮,慷慨激昂。如《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

题目
填空题
唐人七言律,到杜甫手中,境界始大,感慨始深。杜诗风格沉雄悲壮,慷慨激昂。如《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下列哪首诗()。

A、《独酌》

B、《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C、《登高》

D、《北征》


标准答案:C

第2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①。
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③,百年多病独登台④。
艰难苦恨繁霜鬓⑤,潦倒新停浊酒杯⑥。

对这首诗的整体欣赏,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抒漂泊伤时之情。
B.这首诗表现的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集中体现在第五句上。
C.全诗意境开阔雄浑,但情调低沉,读后使人心情感到压抑。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全用对仗,非常工整。

答案:B
解析:

第3题:

杜甫《登高》中描写落叶的句子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

B、渚清沙白鸟飞回

C、万里悲秋常作客

D、风急天高猿啸哀


参考答案:A

第4题: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大历二年秋所写的《登高》,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

  • A、律诗第一
  • B、七言诗第一
  • C、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D、杜诗第一

正确答案:C

第5题:

杜甫《登高》中有句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试略加赏析。


正确答案: 十四字有八层意思,层层转折;
深刻抒写了晚年贫病交加、流落异乡的凄凉境况和悲苦心情;
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诗风。

第6题: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A.豪放飘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雄慷慨


正确答案:B
 

第7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①。
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③,百年多病独登台④。
艰难苦恨繁霜鬓⑤,潦倒新停浊酒杯⑥。

篇幅小,容量大,感情深。诗意浓,这是杜诗短篇佳作的突出特点。试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为例,说说杜诗的这个特点。


答案:
解析:
这一联的14个字,包含了丰富内容,如常年漂泊、暮年仍不得回乡、秋天到来更引发悲愁之感,无奈以老病之躯登台以求解忧等。

第8题:

杜甫《登高》赏析《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正确答案: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第9题: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此诗是杜甫的()

  • A、《登楼》
  • B、《望岳》
  • C、《腊日》
  • D、《登高》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秋兴八首》每首诗都是七言律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