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贵与李香香》在人物塑造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 真实、生动地塑造了王贵和李香香这两个富有时代气息的有血有肉的新型革命儿女的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在党的教育下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农民的精神面貌。

第2题:

《三国演义》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正确答案:(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用多 次涂抹、反复上彩的方式不断渲染,使人物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厚重感。
(2) 作者对人物的主要性格侧面把握准确,这就使这一个主要人物同其他的人 物区别开来。
(3)对比烘托是塑造人物的又一手法。
(4)善于捕捉人 物的气质特征,选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使人物凸现出来。

第3题:

试述《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其主要特征是:
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也要先喝酒体现了凡人的性格。
2.惊奇和逼真的结合。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处理了整个故事的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的严格真实。
3.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描的结合。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对武松,作者一方面安排了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等几个层次分明的段落。但另一方面,每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
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如鲁智深的粗犷豪放和勇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变的,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到后来到山寨上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间的性格有了很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轨迹。

第4题:

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


正确答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是:人物各有个性。
描写农民既写出他们的革命性,也不回避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一些弱点: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张裕民、程仁。张裕民是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的主要骨干,工作踏实,人很能干,阶级警惕性高。他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团结广大群众,终于斗到恶霸地主钱文贵;作品也写了他在土改运动过程中曾有过怕斗不倒地主的顾虑和工作上的一些失误。程仁是村农会主席,因与钱文贵侄女黑妮相恋,怕斗了钱会伤害黑妮,行动犹豫不决。随着革命的深入,他毅然上台揭示钱,对斗倒钱起了重要作用。
小说对农民在土改运动中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矛盾挖掘比较深,着重写他们在土改中作为小生产者的思想弱点不断克服和发展提高的过程。2、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地主形象主要是钱文贵、李子俊女人。对于钱文贵作者着重描写他的“深谋远虑”。土改前把二儿子送去参军,当上了家属;把女儿嫁给了村治安员;利用侄女和程仁的恋爱关系企图收买程仁。李子俊的老婆,作品写她对觉醒起来的农民“常常施展出一种女性的千依百顺”。
当农会管制了她家果树园,农民前来摘果子时,她内心充满仇恨,脸上却堆满笑脸向每个人陪小心。小说对李子俊老婆的性格、心理描写十分细腻,是作品千方百计“抗拒”土改的阶级本性;但各个地主又有其不同个性和手腕,不是脸谱化的人物。

第5题: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比《三国演义》有何进展?


正确答案: ①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的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社会下层特别是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比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典型的倾向。
②人物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的重要特征是: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惊奇与逼真的结合;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

第6题:

以曹操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三国演义》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这种单纯鲜明的性格,犹如京剧的脸谱化表演,容易为读者所把握。
(1)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复杂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2)诡谲多变、心狠手毒。作品在曹操出场时就介绍了他幼年诬叔欺父的故事。他口是心非、诡计多端的恶劣行径,越到后来越是变本加厉。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借王垕的头,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为了防备有人暗中谋杀,他假托“梦中好杀人”,拔剑斩了替他盖被的近侍,曹操有一套收买人心、笼络部下的手段,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的罪恶企图与残暴行为。
(3)雄才大略,识见不凡;器重人才,深得将心;老谋深算,精明强悍;败而不馁,顽强乐观。如第十二回写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惶败逃,后负伤逃出,众将拜伏问安,他却仰面大笑道:“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这种处变不惊、在险境中镇定自若的表现,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多次,形成一种个性特征。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到褒贬爱憎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应该说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第7题:

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正确答案: 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构思时,主要采用了似下几种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对各种史料重新组织,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无依据的内容,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个别事件加以改动而成为新的情节因素。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即将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加以渲染铺叙。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法方面,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出。《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这一特征足以托起整个形象。
(2)稳定性。即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强调本质、一致、必然、普遍,不强调性格变化,使主要人物特征反复出现在不同事件中,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3)和谐性。即让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性格复杂性。体现一种中和之美。这种和谐性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使现象能比较直接地表现本质;二是回避理智与感情有矛盾,保持人物单一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祖,但它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推向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创造了一系列千古不朽的人物典型。

第8题: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有()

  • A、虚实相间的艺术成就
  • B、类型化的人物塑造
  • C、从全知全能到限知限能的叙事方式
  • D、独特的扇形结构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水浒传》在英雄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正确答案:《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虽不能说一百零八人都性格各不相同,但许多水浒英雄确实是个性鲜明的,而且即使是性格相近的人也各有差异。
《水浒传》写人物的突出特点,是善于将人物置于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如林冲、鲁达、杨志,虽然都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份和经历不同,因而性格也不同,林冲是禁军教头,有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但他也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有屈沉小人之下的苦闷。这样的环境,既形成了他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但这种“忍”中隐藏着反抗的因素,因而最后被逼上了梁山。鲁达也是军官出身,但他既无家庭也无产业,一无牵挂,但他不如林冲那样能受气,而是自由惯了,但这也使他更多地接触社会,在于统治阶级周旋中认识到社会的真相,养成豪爽慷慨、爱抱打不平的性格。他主动向黑暗势力挑战,因无牵挂而无所顾忌,很容易走上反抗道路。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应过武举,一心只想“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为了这一点,他委屈求全,甚至用尽心机去投靠高俅。几经波折,直到“生辰纲”被劫,万不得已才上了梁山。他们虽然都是军官,但由于经历和遭遇不同,反上梁山的道路很不一样,思想性格也各不相同。
《三国演义》写人物性格也基本是从出现起就定型了的,《水浒传》却能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林冲本是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他在妻子受欺、自己被害的时候尽量忍耐,但随着迫害加重,他的反抗性格终于一步步发展,直到最后手刃仇人,一吐长期压在心头的怒气,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他的性格经历了由安于本分、小有牢骚,到被害忍耐、强压怒火,到最后奋起反抗、倾泻怒火的性格发展过程,成了一个坚强的反抗者。
《水浒传》写英雄人物,总是将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在生死存亡的严重时刻进行描写,而且进行夸张渲染,在现实主义的描绘中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闪烁理想的光辉。如写武松,就通过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系列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描写,充分写出了这个水浒英雄的神力和神勇。

第10题:

简述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就社会对劳动者的压迫。
人物形象塑造:
1、祥子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助人,最后被现实扭曲了性格,自甘堕落。虎妞一方面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对祥子有着不平等的爱。
2、作品展示了生活在祥子周围的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形象,构成祥子悲剧的深广背景和现实依据。
3、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鲜明体现了老舍“灵的文学”的主张。
主要艺术成就:
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采用老舍所谓的“拴桩法”。以车为核心展开所有事件。
二、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
三、地域文化特点突出。
四、简洁、明快、准确、丰富的文学语言。
五、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鲜明体现了老舍“灵的文学”的主张。
六、鲜明突出的“京味儿”和浓郁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