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曾说:“散文化小说是抒情诗,不是史诗……”请以《受戒》为例,简要说明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6分)

题目
问答题
汪曾祺曾说:“散文化小说是抒情诗,不是史诗……”请以《受戒》为例,简要说明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6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汪曾祺说他的《受戒》、《大淖记事》有一种“内在的欢乐”,怎样理解?

应该如何从文学史角度来看待汪曾祺小说的意义?


从文学史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破除了传统的审美认知模式,表征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一部分 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如《受戒》《大淖记事》 、 ;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 苦味的嘲噱,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 、 。但是总起来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 的作品缺乏一种崇高、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基本上勾勒出汪曾祺在 1980 年代 的小说世界的面貌,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受戒》《大淖记事》这一类。汪曾祺在 1980 年代末以后的创 、 作,多以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风格从平淡转向苍凉,"直面人间之冷酷、人生之荒寒,正 视苦难、悲悯天下的美学气质渐渐明显起来。" 小说《受戒》出现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潮涌之际,却没有政治话语的痕迹,没有浓烈的悲剧意识,没 有一波三折的故事,而为文学主流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它如奔腾汹涌的江河之外的山间小溪,悄声细语地 讲述山野之间的见闻。小说《受戒》的结尾,作者的落款写道:"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 一个梦",这意味着从小说叙事本身的时空来看,它也避开了与特定历史背景相关联的重大主题--由 1980 年回溯到四十三年前,正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年代,而小说里了无战争风云,仿佛世外桃源。由 此可见,不管是对 1980 年代初的小说思潮的主流来说,还是对我国在 1940 年代以后的几十年里形成的文 学陈规来说, 《受戒》的发表都不啻为一次挑战,它在不经意之间,成为 1980 年代中期的小说文体创新、 3 语言革命的先声,同时也因为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而成为寻根小说的滥觞。因此,汪曾祺小说的出现是 对新时期小说创作多元化趋势的第一次认同,它呼应了对沈从文和"京派小说"的重新历史估价,"带来了八 十年代'田园牧歌'风俗画小说的盛兴"。
应该如何从文学史角度来看待汪曾祺小说的意义?
A、散文化小说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过较大的成就,在废名、沈从文、萧红之后一度中断(甚至在废名之前还可以加上郁达夫) ,汪曾 祺的出现连续了这个被中断的遗忘的小说风格。
B、汪曾祺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创作实绩开启了“寻根文学”风气之先,影响了一大批卓有成 就的当代青年作家,如阿城、何立伟、阿成等,使散文化小说得以发扬光大。
C、汪曾祺小说的承前启后作用还表现在更新当代小说的观念, 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使小说自身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
简要回答如下: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其实从上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了,但真正使他成名的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作品,如《大淖记事》、《受戒》等。从文学史分析,汪曾祺师从沈从文先生,所以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受到沈从文作品风格的影响,而且他的小说创作,基本以短篇小说为主。他继承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田园小说的特色,即“形散而神不散”,讲述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反映了他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而且作品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传统美学观点对文学的影响。所以汪曾祺的作品和建国前沈从文、废名等作家的作品一起,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说这些作品是“文体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绝非片面之词。他们的作品,不妨看作是对小说表现手法的一种大胆尝试与突破。这就是汪曾祺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参考资料:个人的精确概括,绝非抄自网络的长篇大论!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我们能够发现蕴藏在文中的真、善、美。作者传承着祖国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以极其虔诚的态度来表达其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赞美。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优美,别有特色。主要表现为雅俗并济的大白话,返朴归真、浅显直白;文中大量采用了地道的苏北水乡方言,贴近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令人倍感亲切。同时,还有浓郁的文言色彩,清淡自然,别有情致。

A、散文化小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过较大的成就,在废名、沈从文、萧红之后一度中断(甚至在废名之前还可以加上郁达夫),汪曾祺的出现连续了这个被中断的遗忘的小说风格。

B、汪曾祺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创作实绩开启了“寻根文学”风气之先,影响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当代青年作家,如阿城、何立伟、阿成等,使散文化小说得以发扬光大。

C、汪曾祺小说的承前启后作用还表现在更新当代小说的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使小说自身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

第2题: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请简要说明这一特征,并试举一例。


正确答案: A.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构,先写环境地貌,再写人,再写人的职业和生活。
B.作品中较多地穿插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等,有杂家的风范。
C.写人写事,主要在写生活,而且是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整个流程”。
D.可以《受戒》,也可以《老鲁》或《鸡毛》等其他作品为例。

第3题:

通过《受戒》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它在中国20世纪小说散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说明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汪曾祺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特征的小说是()和()


正确答案:《受戒》;《大淖纪事》

第5题:

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和《鸡鸭名家》。


正确答案:老鲁

第6题:

小说《受戒》的作者是()。

  • A、朱自清
  • B、汪曾祺
  • C、铁凝
  • D、老舍

正确答案:B

第7题:

汪曾祺反复改写过三遍的小说是()

  • A、《老鲁》
  • B、《职业》
  • C、《受戒》
  • D、《异秉》

正确答案:B

第8题:

下列哪些小说是由汪曾祺创作的()

A、《受戒》

B、《大淖纪事》

C、《晚饭花》

D、《人到中年》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汪曾祺的()作品中提到小说《大淖记事》。

  • A、《胡同文化》
  • B、《翠湖心影》
  • C、《故乡的野菜》
  • D、《受戒》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试述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正确答案: 汪曾祺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学修养,尤重《世说新语》、宋人笔记、桐城散文,又师承沈从文,其小说创作开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他小说散文化特征主要有:
1)首先在于重气氛。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的生动描绘。他尤其看重风俗描绘,他“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风俗自然地流露出一个民族的天性,他总是从这里去寻找人物性格的源头活水。凡是与人物有关的风俗,作者从来不吝啬笔墨,大笔挥洒;与人无关的风俗,尽管尽善尽美,也毅然割舍,惜墨如金。既重视风俗又选择性地运用风俗。
2)其次,作品要有气氛,还须有能够造出气氛的语言。他的小说语言一方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另一方面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另人读来韵味悠长。语言和人物贴近,这是他用语言造气氛的妙诀。
3)结构散漫、随便,看似信马由缰,了无拘束,实则于平实中见奇曲,于和谐中见丰富。散漫之中,流转自如,不留人工痕迹。他的作品近似随笔,想怎么些就怎么些,随物赋形,姿态横生,如《桥边小说三篇》、《大淖记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