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外因及其途径。


正确答案: 外因是帝国主义的入侵。途径有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教会学校的影响、外国人的实践影响等。

第2题:

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正确答案: 一是内因。一方面由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这促进各种报刊不断涌现;二是外因。主要因素是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促使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前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内容编辑、印刷、发行等方面都带动了中国近代民族报刊的诞生。

第3题:

中国近代,在上海地区创刊的报刊有()、()。


正确答案:《新闻报》;《万国公报》

第4题:

试述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 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外国传教士来华传教并在中国兴办教会学校和组织基督教育年会;留学生出国留学,外国书刊在中国翻译出版以及外国人来中国直接影响等等。

第5题:

简述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和中国考古学的萌芽。


正确答案: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清王朝行将崩溃,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瓜分中国。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派遣考察队潜入中国边疆地区,以考古研究为名,掠夺中国珍贵文物。他们以非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发掘,致使许多古代遗迹和遗物遭到破坏,造成中国文化遗产的极大损失。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彩陶和磨制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并与奥地利人师丹斯基、中国人袁复礼进行发掘,提出“仰韶文化”命名。同年又发掘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1923—1924年又去甘肃、青海调查发掘。1926年从美国学习人类学回国的李济主持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这是首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工作。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考古学研究室,马衡被聘为主任。1927年中国学者徐旭生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为首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

第6题:

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


正确答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第7题:

简述近代考古学的传入。


正确答案: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扩张进而进入中国,开展考古活动。1893——1907,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evn.Hedin)曾三次进入新疆考察。发现了著名的楼兰古城和许多古代遗迹。从1895年起,日本学者乌居龙藏、白鸟库吉、八庄三郎等调查和发掘了东北地区的许多遗址。1902——1907,关野贞调查了山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1906——1910,足利喜六调查了西安附近的秦汉隋唐城址和帝陵。1900——1904,匈牙利人斯坦因(M.A.Stein)和法国人伯希和(P.Pelliot)多次进入新疆、甘肃等地进行调查和盗掘,不仅发现许多古城,采集了许多文物,而且从敦煌盗走大量文物。上述外国学者的活动,都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保护和支持下,采取了不正常甚至盗窃的手段进行的,造成了许多珍贵文物的流失,因此遭到中国学者们的谴责。但另一方面,他们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故他们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考古学的诞生起了刺激作用。1920,法国学者桑志华(E,Licent)在甘肃庆阳附近的黄土层中发现了3件人工石制品。1921,瑞典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基(O.Zdansky),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化石。1921,安特生发现并发掘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并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1922,桑志华同法国学者德日进(TeilharddeChardin)在萨拉乌苏河畔发现了一批石制品和“河套人”化石。中国的学者们由信古到疑古,最终走向考古。1922,北大成立了考古研究室,聘请马衡担任主任。1926,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1928,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设考古学组;同年十月,派董作斌前往安阳小屯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20年代,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成立和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第8题:

简述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后我国传统体育的变化。


正确答案: 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重文轻武之风日盛。一切与身体活动有关的事,不是属于军事,就是个人娱乐。到了辛亥革命以后,把武术作为中国是体操,对传统游戏进行整理研究的人逐渐多起来了。20年代到30年代,对传统体育尤其武术的研究更深入,从生理、心理、教育等角度论述传统体育的论著日益增多。以精武体育会、北京体育研究社等为代表的一些组织和人士,尽管在提倡传统体育的同时也是提倡近代球类和田径运动,对武术等本身,主要是继承、整理。对传统民间游戏的整理大多是由个人进行的。辛亥革命以后,不少人对民间的踢毽、滑冰、等活动进行了整理。在对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整理和改造的基础上,以传统体育活动为内容的运动竞赛也增多。除武术外踢毽、风筝举行单独的比赛。

第9题:

论述社会学传入中国的背景。


正确答案: ①自宋代开始,中国的封建社会就出现了难以遏止的日渐衰落的趋势,虽然有“康乾盛世”,但其后期所孕育和蓄积的种种社会矛盾,到19世纪初“已经成为人口、财政、武备、史治的种种难题。
②、西方列强以武力浸入中国同时引发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一是打破了中国前现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停滞型的经济制度和超稳定型的政治体制;二是传统的自然经济向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三是,改变根深蒂固的宗法家族观念。

第10题:

简述严复的近代报刊活动


正确答案: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曾经留学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归国后受聘于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历时20年。他的报刊活动可以以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公车上书之前投稿《直报》甲午海战失败后,作为中国海军成员的严复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猛烈抨击列强的侵略行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2.公车上书之后创办并主编《国闻报》及《国闻汇编》《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严复与北洋学堂总办王修植等人,在天津集资创办了《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昌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顶住压力,在缇骑四出的恐怖环境中大胆地揭露事件真相,向读者报道了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的过程,留下了珍贵史料。之后十年间,严复潜心于翻译工作,思想渐趋保守。
《国闻报》的社论大部分出自严复之手,该报尤注重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以通外情为要务”,在同时出版的旬刊《国闻汇编》上,严复发表了他翻译的《斯宾塞尔劝学篇》和赫胥黎《天演论》,在当时起到了巨大了思想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