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乐岁,粒米狼戾。”赵注:“狼戾()狼藉也。”

题目
填空题
《孟子》:“乐岁,粒米狼戾。”赵注:“狼戾()狼藉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声名狼藉:


正确答案:

第2题: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论语》 B.《孟子?尽心下》 C.《孟子?尽心上》 D.《大学》


答案:C
解析: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是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第一人。

第3题: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正确答案:B
B[解析]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这句话出自孟子。

第4题:

《孟子》的第一个注本是东汉赵岐的()。

  • A、《孟子注疏》
  • B、《孟子正义》
  • C、《孟子集注》
  • D、《孟子章句》

正确答案:D

第5题: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答案:B
解析:
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这句话出自孟子。

第6题:

翻译句子, 将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4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正确答案:
把老百姓的快乐当成快乐的人(1分),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快乐(1分);把老百姓的忧愁当成忧愁的人,老百姓也会把他了的忧愁当作忧愁。与天下人同乐(或: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1分),与天下人同忧(或: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或:使天下人归服),不曾有过的事(1分)

第7题: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
B.为
C.谓
D.谓之

答案:C
解析:

第8题: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灭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白(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正确答案:B
B[解析]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这句话出自孟子。

第9题:

“易,变易也,卦殊其义,爻异其旨”出自()。

  • A、周文王
  • B、孔子
  • C、赵汝楳
  • D、孟子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连绵词“狼藉”又可以写作()。

  • A、狼籍
  • B、狼疾
  • C、狼狈
  • D、孟浪
  • E、犹豫

正确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