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好友)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小说()。

题目
单选题
1930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好友)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小说()。
A

《母亲》

B

《韦护》

C

《梦珂》

D

《莎菲女士的日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现代小说家中,对象征和写实关系长期进行创作探索的作家是()

A.老舍
B.丁玲
C.沈从文
D.王统照

答案:D
解析:

第2题:

丁玲参加“左联”后,创作了具有鲜明革命主题的小说()和(),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小说的诞生”。


正确答案:《田家冲》;《水》

第3题:

小说《超人》的作者是()。

A.俞平伯

B.丁玲

C.王统照

D.冰心


参考答案:D

第4题:

1930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好友)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小说()。

  • A、《母亲》
  • B、《韦护》
  • C、《梦珂》
  • D、《莎菲女士的日记》

正确答案:B

第5题:

从《韦护》看丁玲小说的革命话语。


正确答案: 《韦护》的革命话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尖锐而深刻的思想方面。其尖锐而深刻的思想,主要不在如一些现代文学教材所说的,表现了“强烈的革命的时代气息”等,而主要在于,这篇小说以超常的冷静,尖锐而深刻地提出了“革命与个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以后丁玲一直思考的问题(丁玲后来在延安时期所写的《三八节有感》等文章,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果和继续。)也最鲜明地表现了丁玲这位女作家不平凡的思想与艺术个性。
《韦护》中写了革命,塑造了革命者,但“革命者”应是什么样的人?当时一般作品的回答是:革命者就是一切为革命的人,他应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爱情和个人性的爱好,这就是革命者的本质。而丁玲在这篇小说中则提出了革命者的个性问题。如韦护这个主人公,他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一方面又小心地“维护”着作为一名知识者的个人爱好,如空闲时,倚着软枕看自己喜欢的欧洲小说等。这里,丁玲可谓是将一个最尖锐的问题提出来了,且答案是肯定的——他对韦护这一形象的肯定就说明了这一点。丁玲所提出和作出了回答的问题,可谓是“空谷足音”,意义极大。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恰恰说明了丁玲的正确与了不起。

第6题:

1924年,因好友王剑虹与瞿秋白结婚后不久病逝,丁玲受到情感创伤,离开上海到北京并结识了青年诗人()。

  • A、沈从文
  • B、柔石
  • C、胡也频
  • D、殷夫

正确答案:C

第7题:

解放区揭露矛盾的小说有丁玲的()。


正确答案:《在医院中》

第8题:

1930年,丁玲以王剑虹与()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正确答案: 瞿秋白

第9题:

知识分子题材长篇小说代表作——《青春之歌》的作者是()。

  • A、曲波
  • B、丁玲
  • C、杨沫
  • D、茹志鹃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将“写实主义”改译为“现实主义”的人是?()

  • A、茅盾
  • B、瞿秋白
  • C、郭沫若
  • D、丁玲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