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声训为什么是旧训诂的一种弊病?

题目
问答题
望文声训为什么是旧训诂的一种弊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汉代几乎全用声训的训诂专著是()。

  • A、《尔雅》
  • B、《说文》
  • C、《释名》
  • D、《方言》

正确答案:C

第2题: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属于()的范围。

  • A、形训
  • B、声训
  • C、义训
  • D、会意

正确答案:A

第3题:

旧训诂有哪些弊病?


正确答案:(1)穿凿附会;
(2)繁琐寡要;
(3)望文声训;
(4)随意破字;
(5)增字强释;
(6)不解语法。

第4题:

《说文•木部》:“李,果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 A、形训
  • B、义训
  • C、以共名释别名
  • D、以狭义释广义
  • E、同训

正确答案:B,C,E

第5题:

简述声训的弊病。


正确答案:首先,声训作为一种方法,是有严重缺陷的。正如王力所指出的那样,“声训作为一个学术体系,是必须批判的,因为声音和意义的自然联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从总体上看,也确实如此,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并不存在着本质上的必然联系。
其次,使用声训来训释词义,必须依据古音,切忌以今度古,根据今音想当然地侈谈音转、通假,这是不严肃、不科学的。
再次,对形声字声旁表意作用要作具体分析,无限夸大声旁表意的作用或者简单地加以否定,都走向了极端。

第6题:

“腕,宛也,言可宛曲也。”其训诂方式是()

  • A、形训
  • B、反训
  • C、声训
  • D、义训

正确答案:C

第7题:

《左传》:“于文皿虫为蛊。”《庄子》:“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韩非子》:“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从这几部书的正文中,可以看出先秦训诂的方法有()。

  • A、形训
  • B、声训
  • C、义训
  • D、歧训
  • E、反训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说文•口部》:“咽,嗌也。”“嗌,咽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 A、递训
  • B、互训
  • C、以共名释别名
  • D、形训

正确答案:B

第9题:

《说文•角部》:“解,判也。”《说文•采部》:“释,判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 A、递训
  • B、互训
  • C、同训
  • D、以狭义释广义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望文声训为什么是旧训诂的一种弊病?


正确答案: 它的实质,就是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没有注意作为语言内在因素的语言。
(1)不明假借而望文声训;
(2)昧于古义望文声训;
(3)误解连绵词望文声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