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予礼仪三百五篇”出自于?()

题目
单选题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予礼仪三百五篇”出自于?()
A

《诗经》

B

《中庸》

C

《周礼》

D

《史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即司马迁认为《诗经》是孔子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而形成的“精选本”。但是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最早对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表示怀疑,认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经》以外“逸诗”数量相当有限,由此推测当时不可能存有3000余篇诗供孔子删选。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孔颖达的推测?

A.南宋郑樵、朱熹均不相信“孔子删诗说”
B.司马迁是公认的“良史”,距离《诗经》编定约400年;表示怀疑的唐代孔颖达,距离《诗经》编定已经超过1000年
C.从2012年到2015年,支持“孔子删诗说”的专题论文有15篇,反对“孔子删诗说”的论文仅1篇
D.《诗经》以外的“逸诗”会在先秦典籍中被适当引用

答案:D
解析:
孔颖达的推测为“当时不可能存有3000余篇诗供孔子删选”,依据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经》以外‘逸诗’数量相当有限”。D项为真,则说明《诗经》以外的“逸诗”确实会在先秦典籍中被引用,支持了题干论据。A项为诉诸权威;B、C两项均属于无关项,不能支持。故本题选D。

第2题: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出自于(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A
解析:
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艺理论常识。应试解难:此句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3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古者殷周有国,()皆千余岁”。


参考答案:治安

第4题: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予礼仪三百五篇”出自于?()

  • A、《诗经》
  • B、《中庸》
  • C、《周礼》
  • D、《史记》

正确答案:D

第5题: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这一名句出自于李白的《独漉篇》,这首诗当中的“国耻”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这首诗当中的“国耻”是指“安史之乱”。

第6题:

材料一: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豳风·伐柯》) 昏(婚)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 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仪 礼·昏义》) 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二之。(《札记·曲礼》) 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炻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 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大戴礼记·本命》)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2)材料二中“七去三不去”的离婚原则是如何体现宗法伦理精神的? (3)西周婚姻制度对于后世婚姻立法有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符合“六礼”,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同姓不婚。 (2)西周婚姻关系的解除遵循“七去”原则,其内容的设置和权利的行使都以男方家族利益的保护为中 心,旨在保障家族的稳定和延续,也体现出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三不去”对男方单意休妻有一定 的限制,但实质并非维护女子权益,出发点仍然是维护礼治和倡导宗法伦理道德。 (3)西周婚姻制度对后世的婚姻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唐乃至明清,各朝法律中关于婚姻成立 和解除的规定,大体没有超出西周婚姻制度的内容。后世婚姻立法均是在西周婚姻制度的基础上损益 而成。

第7题:

“言不信者,行不果”出自于()

  • A、孔子
  • B、庄子
  • C、墨子

正确答案:C

第8题:

《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

A.弘扬传统诗歌艺术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维护分封制的存在

D.加强社会的礼乐教化


参考答案:D

第9题:

在《诗经》中曾这样对孔子评价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青玉案是词牌名,取于《四愁诗》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请问这首《四愁诗》是出自于何人之手?


正确答案:这首《四愁诗》是出自于张衡之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