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雷雨》的戏剧冲突。

题目
问答题
论述《雷雨》的戏剧冲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戏剧是矛盾和冲突高度集中的艺术。矛盾冲突越尖锐、激烈,戏剧效果越好。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雷雨》和《原野》是曹禺的戏剧作品。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曹禺的戏剧由“戏剧化的戏剧”向“生活化的戏剧”成功转变的代表戏剧作品是()。

A、《雷雨》

B、《北京人》

C、《蜕变》

D、《家》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话剧《雷雨》从其戏剧冲突和意义来看,是典型的正剧。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运用欧洲古典戏剧理论——三一律创作的戏剧是()

  • A、《日出》
  • B、《原野》
  • C、《雷雨》

正确答案:C

第6题:

什么是戏剧冲突?戏剧根据冲突的性质可分为几种?


正确答案: 戏剧如同一个构筑在舞台上的微缩世界,这个世界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都被强化和突出了,从而形成了戏剧独有的冲突。
戏剧冲突包括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两个层次。所谓外在冲突是指人与人,或人与某种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内在冲突指的是蕴藏在外在冲突之下的个人心灵深处的冲突。

第7题:

论述关汉卿《窦娥冤》杂剧的戏剧冲突。


正确答案: 关汉卿《窦娥冤》集中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和关汉卿的思想感情。其戏剧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层面,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首先,高利贷如羊羔二息的经济剥削,地痞流氓张驴儿父子的社会恶势力,糊涂官吏如州官桃杌的政治压迫,这“三座大山”是造成窦娥冤案的直接原因、外在机缘。关汉卿着力要表现的,并不是两种社会势力之间的冲突,而是传统道德与不道德的社会的冲突。杂剧中,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主要是守节守贞的传统同蹂躏节*、鄙夷贞节的不道德行为的冲突。
张驴儿父子乘人之危,以死相要挟,强行入赘蔡家,这种不道德的反常行为,在杂剧里反而被表现成一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的正常现象,传统道德遭到了强权的野蛮践踏。而窦娥与州官桃杌的冲突,也主要是窦娥相信官府、愿意“官休”的道德行为同州官桃杌弃廉明如敝屣、奉贪酷如神明的不道德行径的冲突:“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结果道德被愚昧所吞噬,窦娥也被冤枉地判处了死刑。窦娥冤案的根源竟然是坚守传统的道德!在不道德社会现实中,坚守传统的道德反而把人们推向火坑:“这的是衙门自古朝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正是关汉卿对元代社会的深刻认识。
除了道德冲突外,关汉卿还以形象的笔触揭示了表现在窦娥内心冲突,即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不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天地鬼神、明知道道德无用与不得不遵从道德之间的冲突。这从窦娥的悲惨命运就可以看出来,如她临刑前,感到天地鬼神昏愦任意把无罪之民推向绝境,又聪明得自觉为蒙冤之人昭显冤屈,天地鬼神的这种矛盾态度,正是窦娥内心矛盾的形象表现。
《窦娥冤》全剧最后,窦恩德节、孝等道德情,终因窦娥感天动地的悲剧命运以及清官的秉公执法,而得以高度的彰显,这表现出作者对仁政德治的理想社会的企望。关汉卿把复兴道德教化,才能挽救社会颓风,成为一种时代意识,将其艺术化、审美化为戏剧冲突,借各个阶层人们在信守道德与适应现实的两难抉择中的困境,来表现道德破败的社会危机和挽救危机的不懈努力。

第8题:

戏剧的根本特征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 )

A.戏剧行动、戏剧冲突
B.戏剧表演、戏剧欣赏
C.戏剧批评、戏剧行动
D.戏剧冲突、戏剧欣赏

答案:A
解析:

第9题:

论述曹禺戏剧《雷雨》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这部四幕悲剧最大特点是高度的集中概括性。作品把剧情臵于一天时间(一个夏天的早晨到午夜两点钟)、两个场景(周家客厅、鲁家住房)之内,集中展示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复杂矛盾和由此形成的悲剧。
(2)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抨击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揭示了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表现了鲜明的思想性。
(3)艺术特色显著:一是在结构上采用“回溯法”;二是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富有潜台词;三是把时代感受、现实激情与自然界的雷雨形象交织起来,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第10题:

《雷雨》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是什么?


正确答案: 《雷雨》的主题是复杂而深刻的。这是一部“社会问题剧”,它揭露了中国封建家庭的罪恶以及社会的不公。《雷雨》的人物塑造鲜明生动,繁漪既狂躁热烈、又阴鸷压抑的“雷雨的性格”,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最具魅力的文学形象之一。本剧在结构上也颇有特点:《雷雨》采用了回溯式写法将30年的变化集中在1天的时间,以现在的戏为主,把过去的戏和现在的戏结合起来写,把多重冲突交织在一起,且越来越紧张;剧情上还故意设置了悬念,用秘密的发现和情节突变来强化剧中的人物冲突;有的地方借某个人物的突然登场,制造短暂的延宕,引起读者的期待;剧本的序幕和尾声又增加了西方宗教的背景,给全剧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宿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