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明如何选择图像编辑点。

题目
问答题
请说明如何选择图像编辑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图像编辑点


正确答案:两个相邻镜头的衔接点称为图像编辑点。

第2题:

请说明如何选择图像编辑点。


正确答案: (1)对画面内主体动作编辑点的选择①相同主体动作编辑点的选择②不同主体动作编辑点的选择
(2)对运动镜头编辑点的选择①动接动②静接静③动静相接要过渡
(3)穿插镜头编辑点
(4)人物情绪编辑点

第3题:

不良的图像编辑点前后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不良编辑点的前后图像衔接撕裂、变色,躁声带严重扭曲。

第4题:

如何稳定图像编辑点?


正确答案: 从艺术上防止编辑点视觉间断感与跳跃感的技巧:
1)两个镜头组接时,景别变化不要太大,如一个远景镜头,不要接一个特写镜头。
2)主体运动或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要一致。
3)相同背景的主体,景别或拍摄方位要有所变化。
4)动静变化不要太突然。
5)停机再拍特技与动画的主体不能错位,即使是极少的位移也不允许。
6)色调明暗变化不要反差太大。
7)主体的位置、方向或视线要相互匹配。
8)色彩过渡变化要和谐自然。
从技术上防止编辑点图像跳动与闪色的措施:
1)选好图像质量良好的素材带,忌用录制广播电视节目的录象带与复制多版的录象带作为素材带。
2)选用质量良好的素材带,使用前还要将它快速走带和倒带一遍,使其各段的张力一致。
3)编辑带预录标准的控制磁迹信号,如黑场信号或彩条信号等,然后采用插入编辑方式进行图像编辑。
4)编辑放像机的视频输出信号最好经过时机校正后才输入编辑录像机。
5)编辑放像机重放每个镜头时,调整磁迹跟踪选钮(TRACKING),使视频电平电表达到最大值,监视器的图象噪声最小;调整视频电平旋钮,使示波器的视频全信号最大值不超过1.1伏。
6)使用编辑放像机与录像机彩色帧伺服开关,每个镜头的编辑入点前要余留10秒的连续画面,以供编辑预卷帧伺服与彩色成帧,奇、偶场序对准,色同步信号相位连续,从而防止编辑点图象跳动和闪色。
7)编辑系统要用稳定电源,防止电源波动与高、低频电火花脉冲信号干扰,从而稳定图像编辑点。

第5题:

以下措施属于防止图像编辑点跳动的技术是()

  • A、两镜头相组接,景别变化不要太大
  • B、主体位置、方向与视线匹配
  • C、选择主体中的特写镜头作为穿插镜头
  • D、选择图像质量良好的素材带

正确答案:D

第6题:

电视编辑中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图像编辑点?


正确答案: 1.主体动作编辑点
2.镜头运动编辑点
3.穿插镜头编辑点
4.人物情绪编辑点

第7题:

检查图像编辑点要在全部镜头组接完成之后进行。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如何选择图像编辑点?


正确答案: 1)逻辑因素
按生活逻辑组接:画面的组接主要是按照事件进展的过程来衔接的。
按视觉逻辑组接:画面的组接主要是按照观众思维的规律来连贯的。
2)相似因素
画面造型上的相似:具体内容相似、结构内容相似、动态内容相似、不同主体位置相似
3)缓冲因素
缓冲因素也就是过渡因素,是通过画面主体动作运动的强调,运动方向等的缓冲和过渡,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
主体动作缓冲、运动镜头缓冲
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有三种情况:
对于前后两个画面都是运动镜头,根据“动接动”的原则,可以不要保留起幅、落幅,而使运动接运动。
对于前一个画面是运动镜头,后一个画面是固定镜头,根据静接静原则,运动镜头保留落幅。
对于前一个画面是固定镜头,后一个画面是运动镜头,根据静接静原则,固定镜头保留落幅。
4)对列因素
用画面的积累、对比、比喻、象征等对列效果来组接,是保证画面连贯性的又一个因素。

第9题:

编辑带预录标准的控制磁迹信号,然后采用插入编辑方式进行图像编辑,有利于稳定图像编辑点。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在锤炼词语、选择句式、及采用特殊的修辞手段等方面,如何增强表达的形象生动性,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达到生动效果的手段有:因语言形象而显生动,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绘形、描色、摹声等来体现(如黄秋耘《黄山秋行》中对云海的描写);因语言活泼而显生动(如王蒙《深的湖》中对“我们”的青春的排比式描述);因语言简洁或含蓄等而显生动(如石国仕《海战前后》中对秋雨拉二胡的状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