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非地震地区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

题目
问答题
背景 某非地震地区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 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即发现屋面卷材起鼓,小的数十毫米,大小鼓泡成片串连,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 简要叙述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基本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背景:某非地震地区某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屋面防水为两层3mm+3mmSBS卷材。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这两条原则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并对先期的20栋中的裂缝提出处理措施。
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立刻发现屋面卷材起鼓,且大小鼓泡连片,小的数十毫米,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
问题:
1.对于防治裂缝的两条原则: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具体的防控措施主要有哪些?
2.对于先期施工的20栋住宅楼,墙体裂缝应如何处治?
3.试分析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的成因?
4.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应如何治理?


答案:
解析:
1.针对两条防治裂缝的原则,具体的防控措施如下:
“加强基底处理”的具体防控措施: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基,在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的具体防控措施:在基础顶面(±0.000)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在施工间断处应尽量留置斜槎。当留置直槎时,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做法。
2.由于本小区处于非地震地区,对于非地震地区一般性裂缝,若数年后不再发展,则可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局部宽缝处,用砂浆堵抹即可。
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结构裂缝和因墙体原材料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应会同设计部门提出方案后,进行加固处理。
3.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原因:
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正好本案例中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气温相对比较高,当受到太阳照射后,体积膨胀,造成鼓泡。
4.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大小不一,根据鼓泡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1)直径100mm以下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胶法治理,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
(2)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先铲除鼓泡处的保护层,再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的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新贴一块方形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100mm),压入卷材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四边搭接好,并重做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的顺序进行。
(3)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上铺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100mm),然后贴上旧卷材。再依次粘贴旧卷材,上面覆盖第二层新卷材,最后粘贴卷材,周边压实刮平,重做保护层。

第2题:

某工程包括四幢完全相同的砖混住宅楼,以每个单幢为一个施工流水段组织单位工程流水施工。已知: (1)地面±0.00m以下部分有四个施工过程: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底层管沟预制板安装、回填土,四个施工过程流水节拍均为2周。 (2)地上部分有三个施工过程: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室外工程,三个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分别为4周、4周、2周。 地下工程适合采用何种形式的流水施工方式?简要描述组织过程并计算流水施工工期。


正确答案: 地下部分适合采用等节奏流水施工。组织过程:第一、把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施工过程;第二、把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第三、组建专业工作队,并确定其在每一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第四、各专业工作队依次连续地在各施工段上完成同样的作业;第五、各专业工作队的工作适当地搭接起来。
施工过程:N=4;
施工段数:M=4;
流水步距:K=2;
工期T地下=(M+N-1)×K=(4+4-1)×2=14周。

第3题:

某住宅楼工程共有4个单元,各单元的基础工程施工过程和施工时间见表5—3。
{图}
组织流水施工并计算工期。


答案:
解析:
(1)计算流水步距:K=min[10,20,15,5]=5; (2)计算专业工作队数目:垫层=10/5=2;混凝土基础=20/5=4;砌墙=15/5=3;
回填土=5/5=1。总施工队数n=2+4+3+1=10
(3)施工段数目m=4,计算流水施工工期=(4-4-10-1)×5=65(天)。

第4题:

问答题
某非地震地区小区共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止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即发现屋面卷材起鼓。小的数十毫米,大小鼓泡成片串连,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应如何治理?

正确答案: 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大小不一,根据鼓泡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①直径100mm以上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胶法治理,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蒋砖移去即可。
②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先铲除鼓泡处的保护层,再用刀蒋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贴一块方形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100mm),压入卷材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四边搭接好,并重新做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的顺序进行。
③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搓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材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上铺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100mm),然后贴上旧卷材。再依次粘贴旧卷材,上面覆盖第二层新卷材,最后粘贴卷材,周边压实刮平,重做保护层。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背景 某非地震地区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 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即发现屋面卷材起鼓,小的数十毫米,大小鼓泡成片串连,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 对于防治裂缝的两条措施: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具体应如何进行?

正确答案: 加强基底处理:具体是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基,在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在基础顶面(±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在施工间断处应留置斜槎。当留置直槎时,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作法。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背景资料】某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属非地震区,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屋面防水为两层3mm+3mmSBS卷材。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
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
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
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
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
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
增强墙体抗剪强度。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这两条原则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
;并对先期的20栋中的裂缝提出处理措施。
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立刻发现屋面卷材起鼓,
且大小鼓泡连片,小的数十毫米,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
问题:
1.对于防治裂缝的两条原则: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
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具体的防控措施主要有哪些?
2.对于先期施工的20栋住宅楼,墙体裂缝应如何处治?
3.试分析屋面卷材起鼓的成因?
4.卷材起鼓应如何治理?


答案:
解析:
1.针对两条防治裂缝的原则,具体的防控措施如下:
“加强基底处理”的具体防控措施: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基,在基
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如果探出有软弱部位,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的具体防控措施:在基础顶面(±0.000)
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如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
,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在施工间断处应尽量留置斜槎。当留置直槎时,
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做法。
2.由于本小区处于非地震地区。对于非地震地区一般性裂缝,若数年后不再发展,
则可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局部宽缝处,用砂浆堵抹即可。
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结构裂缝和因墙体原材料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
应会同设计部门提出方案后,进行加固处理。
3.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原因:
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正好该工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
气温相对比较高,当受到太阳照射后,体积膨胀,造成鼓泡。
4.屋面卷材起鼓大小不一,根据鼓泡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1)直径100mm以下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胶法治理,并压上几块砖,
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
(2)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先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的气体,
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
,再新贴一块方形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100mm),粘贴覆盖好卷材,四边搭接好。
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的顺序进行。
(3)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分,
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
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上面铺贴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
100mm),再依次粘贴旧卷材,上面覆盖、铺贴第二层新卷材,周边压实刮平。

第7题:

问答题
背景 某非地震地区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 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即发现屋面卷材起鼓,小的数十毫米,大小鼓泡成片串连,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 对于先期施工的20栋住宅楼,墙体裂缝应如何处治?

正确答案: 由于本小区所处为非地震地区,对于非地震地区一般性裂缝,若数年后不再发展,则可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局部宽缝处用砂浆堵抹即可。
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结构裂缝和因墙体原材料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应会同设计部门提出方案后,进行加固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某非地震地区某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屋面防水为两层3mm+3mmSBS卷材。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这两条原则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并对先期的20栋中的裂缝提出处理措施。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立刻发现屋面卷材起鼓,且大小鼓泡连片,小的数十毫米,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问题:1.对于防治裂缝的两条原则: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具体的防控措施主要有哪些?2.对于先期施工的20栋住宅楼,墙体裂缝应如何处治?3.试分析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的成因?4.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应如何治理?


答案:
解析:
1.针对两条防治裂缝的原则,具体的防控措施如下:“加强基底处理”的具体防控措施: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基,在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的具体防控措施:在基础顶面(±0.
000)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在施工间断处应尽量留置斜槎。当留置直槎时,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做法。

2.由于本小区处于非地震地区,对于非地震地区一般性裂缝,若数年后不再发展,则可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局部宽缝处,用砂浆堵抹即可。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结构裂缝和因墙体原材料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应会同设计部门提出方案后,进行加固处理。

3.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原因: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正好本案例中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气温相对比较高,当受到太阳照射后,体积膨胀,造成鼓泡。

4.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大小不一,根据鼓泡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1)直径100mm以下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胶法治理,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2)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先铲除鼓泡处的保护层,再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的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新贴一块方形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100mm),压入卷材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四边搭接好,并重做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的顺序进行。(3)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上铺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100mm),然后贴上旧卷材。再依次粘贴旧卷材,上面覆盖第二层新卷材,最后粘贴卷材,周边压实刮平,重做保护层。

第9题:

问答题
某非地震地区小区共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止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即发现屋面卷材起鼓。小的数十毫米,大小鼓泡成片串连,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试分析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的成因?

正确答案: 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正好本案例中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气温相对比较高,当受到太阳照射后,体积膨胀,造成起鼓。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单选题
某工程包括三幢结构相同的砖混住宅楼,组织单位工程流水,以每幢住宅楼为一个施工段。已知:(1)地面±0.000以下部分按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底层预制板安装、回填土4个施工过程组织固定节拍流水施工。流水节拍为2周;(2)地上部分按主体结构、装修、室外工程组织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各由专业工作队完成,流水节拍分别为4周、4周、2周。如果要求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最大限度地搭接,均不考虑间隔时间,试计算该工程施工总工期为( )周。
A

12

B

14

C

22

D

26


正确答案: 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