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不同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下列有关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不同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荣誉权具有专属性,名誉权具有普遍性

B

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取得方式不同

C

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客体内容不同

D

与荣誉权不同,名誉权没有表明民事主体在社会中的信誉与评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权利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

A.配偶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监护权


正确答案:AD
解析:身份权包括配偶权、监护权、亲属权。监护权是为保护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利益而设立的民事法律制度。名誉权、荣誉权属于人格权。

第2题:

荣誉权与名誉权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荣誉权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荣誉不受非法剥夺或其他形式侵害的权利。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荣誉权与名誉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取得的方式不同。名誉权是法律赋予每个自然人,法人等对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其取得,不需任何其他条件;而荣誉权除法律规定的外,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对社会做出贡献并授到特定机关或组织表彰授予荣誉称号时才能取得。
(2)主体的范围不同。名誉权人人享有;而荣誉权只有某些特定的民事主体才能享有。
(3)内容不同。名誉是社会对民事主体的品德,才力,功绩,声望等方面的总评价,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批评性的,而荣誉则为特定机关或组织对特定民事主体授予的一种特殊名誉,是积极的,褒扬性的评价。
(4)能否被剥夺不同。名誉权通常无法剥夺或限制,而荣誉权则不同,可以依法剥夺。
(5)损害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和诽谤,而侵害荣誉权的方式主要是否定,贬低,亵渎他人的荣誉,或者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


第3题: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B、有权要求恢复名誉

C、有权要求消除影响

D、有权要求解决升学、就业问题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答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


正确答案: (1)取得的条件不同。
名誉取得不需要具备任何特定条件;而荣誉需要经过当事人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受到有关机关,组织表彰时才能获得。
(2)取得的方式不同。
名誉是存在于社会大众心理的,是一种自由的,随意的评价;而荣誉是一定的国家机关或者社会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对某一主题给与的评价。
(3)内容不同。
名誉是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综合性评价,涉及各个方面,具有整体性;而荣誉是对某一特定主体在某一方面的评价。
(4)性质不同。
名誉是社会大众对某一主体的评价,无论好坏,都构成该主体的名誉;而荣誉是正面积极。

第5题:

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保护的有关规定。

A、名誉权

B、荣誉权

C、肖像权

D、隐私权


参考答案:C

第6题:

下列人身权中,属于自然人专有的是( )。

A.名誉权

B.肖像权

C.信用权

D.荣誉权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下列不属于执业律师的人身权的是()。

A、名誉权

B、荣誉权

C、姓名权

D、著作权


参考答案:D

第8题:

如何对名誉权、荣誉权损害进行补救?


参考答案: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0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采取了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错误拘留的、错误逮捕的、无罪错判并且刑罚已经执行的,由上述违法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受到损害的,应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第9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人格权?()

  • A、健康权
  • B、名誉权
  • C、配偶权
  • D、荣誉权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如何理解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如何保护妇女的隐私权?


正确答案: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2条规定,妇女的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广告、商标、展览橱窗、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等形式使用妇女肖像。
名誉是指社会对公民个人的品德、情操、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及法人信誉、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妇女的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肖像是采用摄影艺术或者造型艺术手段反映自然人包括五官在内的形象的作品。肖像权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专有权,肖像权人既可以对自己的肖像权利进行自由处分,又有权禁止他人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专有的肖像。肖像权的内容包括肖像拥有权、制作权和使用权等方面。
隐私权是自然人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它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个人生活不受干扰权和私人事务决定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但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人身权利。民法通则第120条中规定了公民的姓名权、
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没有提及隐私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众的人权意识觉醒并逐步增强,人们已越来越注意对自己人身权益的保护,包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隐私权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与此相适应,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以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1993年最高法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们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2001年最高法《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在隐私权的保护中,应着重于对妇女隐私权的保护,其原因就在于两性的性别差异。妇女心理承爱能力较男性为弱,对私生活的秘密性更为看重,对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要求就更为迫切。特别是在“性”问题上,由于受东方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女性还是很在意性方面的纯洁性,对这方面的言论亦非常看重,同时也容易受到这方面言论的伤害。因此在保护妇女的隐私权方面,妇女权益保障法走在前面,起到了标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