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

题目
判断题
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原因之一。(  )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社会作用不包括()

A.加强南北联系

B.便于隋炀帝南巡

C.巩固国家统一

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参考答案:B

第2题: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公元608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

  • A、广通渠
  • B、通洛渠
  • C、通济渠
  • D、鸿沟

正确答案:C

第3题:

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A.灵渠

B.胶莱运河

C.会通渠

D.京杭大运河


正确答案:D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A项错误。 胶莱运河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抵渤海三山岛,流经现胶南、胶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全长200公里,流域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南北贯穿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胶莱运河自平度姚家村东的分水岭南北分流。南流由麻湾口入胶州湾,为南胶莱河,长30公里。北流由海仓口入莱州湾,为北胶莱河,长100余公里。胶莱运河开创于元世祖至元中期,历史上又称运粮河,是因江南粮米由此运往京师而得名。B项错误。 忽必烈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C项错误。 D项当选。

第4题:

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 A、西汉
  • B、魏晋南北朝
  • C、唐朝中后期
  • D、南宋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 A、东晋
  • B、隋朝
  • C、南宋
  • D、明朝

正确答案:C

第6题:

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原因之一。()


答案:错
解析:
隋炀帝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有其经济方面的动机,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朝在统一天下之后,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张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经济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第7题: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 B、南水北调
  •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正确答案:C

第8题:

通惠河是隋朝主持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一段,直到明朝仍在继续使用。


正确答案:×

第9题: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

  • A、汉代
  • B、南北朝
  • C、唐代
  • D、宋代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支流地区的经济衰落
  • B、统治者的意图决断
  • C、南方自然环境条件转好
  • D、手工业南迁

正确答案:A,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