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4所示结构的两杆面积和材料相同,在铅直力F作用下,拉伸正应力最先达到许用应力的杆是(  )。[2013年真题]

题目
单选题
图5-1-4所示结构的两杆面积和材料相同,在铅直力F作用下,拉伸正应力最先达到许用应力的杆是(  )。[2013年真题]图5-1-4
A

杆1

B

杆2

C

同时达到

D

不能确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图所示螺钉受拉力F作用,已知材料的许用切应力[η]、许用挤压应力[ζbs]及许用拉应力[ζ],螺钉直径为d,钉头高度为h、螺帽直径为D,则螺钉的剪切强度条件(),挤压强度条件(),拉伸强度条件()。


参考答案:

第2题:

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


参考答案:2τx≤[σ]

第3题:

不同材料的甲、乙两杆,几何尺寸相同,则在受到相同的轴向拉力时,两杆的应力和变形的关系为()

A、应力和变形都相同

B、应力不同,变形相同

C、应力相同,变形不同

D、应力和变形都不同


参考答案:C

第4题:

图示结构的两杆面积和材料相同,在铅直力F作用下,拉伸正应力最先达到许用应力的杆是:


A.杆1
B.杆2
C.同时达到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所以杆2最先达到许用应力。

第5题:

图示结构的两杆面积和材料相同,在铅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A、 C点位移向下偏左,1杆轴力不为零
B、 C点位移向下偏左,1杆轴力为零
C、 C点位移铅直向下,1杆轴力为零
D、 C点位移向下偏右,1杆轴力不为零

答案:B
解析:

首先取节点C为研究对象,根据节点C的平衡可知,杆1受力为零,杆2的轴力为拉力F;再考虑两杆的变形,杆1无变形,杆2受拉伸长。由于变形后两根杆仍然要连在一起,因此C点变形后的位置,应该在以A点为圆心,以杆1原长为半径的圆弧,和以B点为圆心、以伸长后的杆2长度为半径的圆弧的交点C'上,如图所示。显然这个点在C点向下偏左的位置。

第6题:

图所示圆截面杆件d=80mm,长度l=1000mm,承受轴向力F1=30kN,横向力F2=1.2kN,外力偶M=700N·m的作用,材料的许用应力[σ]=40MPa,试求:①作杆件内力图。②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杆的强度。


参考答案:

第7题:

图示结构的两杆许用应力均为[σ],杆1的面积为A,杆2的面积为2A,为该结构的作用的许用载荷是:


A. [F]=A[σ]
B. [F] =2A[σ]
C. [F]=3A[σ]
D. [F]=4A[σ]

答案:B
解析:

第8题:

为确保轴向拉、压杆具有足够的强度,要求杆件中最大正应力不低于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许用应力。()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如图所示为一个用四个相同铆钉连接的接头,已知拉杆与铆钉的材料相同。材料的许用剪应力为[τ],许用挤压应力为[σbs],则其剪切强度条件和挤压强度条件是(  )。


答案:C
解析:
每个铆钉承担的作用力为P/4,每个铆钉的剪切面均为直径为d的圆,则由剪应力公式

挤压面面积为dt,则由挤压强度公式

第10题:

图示结构的两杆许用应力均为[σ],杆1的面积为A,杆2的面积为2A,则该结构的许用载荷是:

A. [F]=A[σ]
B. [F]=2A[σ]
C. [F] = 3A[σ]
D. [F]=4A[σ]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