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贷款浮息制度表明()。A 商业银行不需承担最终流动性风险B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更完善C 央行为商业银行提供便利的政策D 央行对流动性管理不善的商业银行开始给予经济惩罚

题目
单选题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贷款浮息制度表明()。
A

商业银行不需承担最终流动性风险

B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更完善

C

央行为商业银行提供便利的政策

D

央行对流动性管理不善的商业银行开始给予经济惩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由行长承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答案:对
解析:
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3题: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贷款浮息制度,表明了央行对流动性管理不善的商业银行开始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惩罚”。(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通常认为,构成金融安全网三大支柱的是(  )。

A.存款保险制度
B.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
C.商业银行政策流动性要求
D.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
E.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答案:A,B,D
解析:
通常认为,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存款保险制度是构成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

第5题: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


答案:对
解析: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6题: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及再贷款浮息制度,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货币流通量

B.敦促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关成本/收益进行科学分析,制定科学的流动性管理方案

C.提高商业银行业的信誉度

D.紧缩货币


正确答案:B
B【解析】通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及再贷款浮息制度是为了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紧缩银根,减少货币流动性,反之,是为了扩大货币流通量。

第7题: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


答案:对
解析: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8题:

中国人民银行从( )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贷款浮息制度。

A.1998

B.1999

C.2000

D.2004


正确答案:D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贷款浮息制度。

第9题: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商业银行建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B.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C.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D.良好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答案:D
解析: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并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2)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3)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4)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10题:

通常认为,构成金融安全网三大支柱的是()。

  • A、存款保险制度
  • B、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
  • C、商业银行政策流动性要求
  • D、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
  • E、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