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后,由于听说碘能抗辐射,国内各地群众纷纷抢购碘盐,迫使各超市实行碘盐限购。碘能防辐射的依

题目
单选题
2011年3月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后,由于听说碘能抗辐射,国内各地群众纷纷抢购碘盐,迫使各超市实行碘盐限购。碘能防辐射的依据是因为造成本次辐射的是放射性碘同位素碘-131,如果让身体吸收满非放射性碘元素,就能避免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盐的主要成分是KIO3

B

碘-131原子与普通碘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内的中子数不同

C

碘是人体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好,对人体无害

D

碘能防止任何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我国国民为了防止核辐射扩散对健康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争相抢购碘盐、碘片等预防性物品,个别商店趁机哄抬物价。这一事实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滞后性 C.盲目性 D.竞争性


正确答案:C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分散地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对于市场前景的判断并不能从宏观层面做准确的把握,因此,他们作出的经营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故选C。

第2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我国国民为防止核辐射扩散对健康有可能带来 的不利的影响,于是争相抢购碘盐、碘片等预防性物品,个别商店趁机哄抬物价。这一事 实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滞后性
C.盲目性
D.竞争性

答案:A
解析: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 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后,个别商店乘机哄抬物价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第3题:

【案例二】

2011年3月11日,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物质泄漏后, “食用碘盐可抗核辐射”的传言不胫而走,“江浙沿海海水受污染,将停止产盐”等 衍生传言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导致我国多地疯抢食盐,引发“盐荒”。

3月中旬以来,平常堆满货架的食盐突然成了紧俏商品,许多地方大小超市碘 盐脱销,闹起“盐荒”,食盐属政府专营、统一定价的商品,但“盐荒”让一些商贩趁 机哄抬盐价,原来只卖1.4元一袋的食盐涨至10元一袋。

一位老年妇女说:“碘盐能不能防辐射,我不知道,但是人们都在抢购,如果自己没买,终归有些不放心。”

【案例思考】

1.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产生“盐荒”的主要原因。(5分)


正确答案:
“盐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不法人员利用灾难和人们的恐慌心理散布谣言,部分商家借此机会哄抬盐价,大发不义之财;二是政府缺乏公共危机预警能力,对灾难给公众心理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没有做好疏导和解疑工作,对公共信息未能及时公布;三是公众科学常识匮乏,对于碘盐能否抗辐射没有一个准确、及时、独立的判断,从众心理严重,抢购跟风,以图安慰。

第4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在地震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现象,核辐射超标,引起了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的一些民众的恐慌。有人谣传使用碘盐可预防辐射,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没法再提炼盐,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抢购碘盐,导致食盐脱消,这一现象表明() 1、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水平 2、商品的质量、性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3、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4、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需求增加将扩大食盐生产

  • A、12
  • B、13
  • C、23
  • D、34

正确答案:C

第5题:

2011年3月福山核泄漏后,中国的消费者大量囤积碘盐。这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消费者(A类消费者)错误地认为碘盐能够防辐射,增加了对碘盐的需求,另一部分消费者(B类消费者)并不相信这个,对碘盐的需求没有变化。 福山核泄漏危机如何影响中国碘盐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答案:
解析: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福山核泄漏危机会使得中国碘盐的均衡价格和数量都上 升,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影响不同。具体见图1-1:

A类消费者错误地认为碘盐能够防辐射,增加了对碘盐的需求,需求曲线将由d1移动到d'1;B类 消费者不相信碘盐能够防辐射,因而需求曲线不会移动;对于整个中国碘盐消费者群体来讲,假 设供给不变,需求曲线将由D移动到D',使中国碘盐的均衡价格由P1上涨到P2,均衡数量由Q1 增加到Q2,此时A类消费者消费数量因自身消费曲线的移动和价格的上涨将由q1上升到q'1,B 类消费者的消费数量由于价格的上涨由q2减少到q2。

第6题:

阅读下文,完成23-24题。(8分)

补碘可以防核辐射吗?

①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人们对“辐射”这个词开始敏感起来,欧美部分地区公众开始大量购买碘盐防止核辐射,我国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公众盲目抢购碘盐的情况。补碘真的可以防核辐射吗?

②在日常生活中,辐射和人们如影随形。从核电到家里的大理石地砖,从阳光里的紫外线到检查身体用的x光,以及每天用的手机、微波炉、电脑……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实际上都存在辐射。辐射分为两大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这次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引起的辐射就属于核辐射。电磁辐射更接近生活,人们熟知的手机、微波妒、电脑的辐射就属于电磁辐射。

③补碘不能防核辐射,但可以减少对放射性碘的吸收。碘片只能阻断放射性碘131的吸,所以核辐射事件一旦发生,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辐射,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补碘对其它放射性物质是没有作用的,例如铯137——这次日本核泄露的另一种主要的放射性元素。它同样不能阻止已经被吸收入甲状腺的放射性碘131对甲状腺的伤害。

④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引起的核辐射不会影响我国公民身体健康。因为如果放射性核素经水体扩散,在距离排放点20公里处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最大浓度约为排放点浓度的千万亿分之一。以我国沿海城市烟台为例,烟台市野外正常天然辐射本底水平为0.02-0.12微戈瑞/小时,平均值为0.058微戈瑞/小对。即使由于日本核泄漏致使辐射水平增加10倍,也仅仅为0.58微戈瑞/小时,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是不可能受到核辐射危害的。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文章围绕“辐射”介绍了哪几方面的知识?(3分)


正确答案:
辐射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日常中,辐射与人们如影随形)、补碘与防核辐射的关系(补碘不能防核辐射,但可以减少对放射性碘的吸收)、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引起的核辐射与我国公民健康的关系(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引起的核辐射不会影响我国公民身体健康。)

第7题:

2011年3月福山核泄漏后,中国的消费者大量囤积碘盐。这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消费者(A类消费者)错误地认为碘盐能够防辐射,增加了对碘盐的需求,另一部分消费者(B类消费者)并不相信这个,对碘盐的需求没有变化。解释谁在碘盐能够防辐射的谣言下获利?分别从A类消费者和B类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去解释。


答案:
解析:
由图I-I分析可知,生产者剩余因需求曲线的移动增加SP1P2IH,因而生产者在碘盐能够防辐射 的谣言下获利;对于B类消费者,消费者剩余因为价格的上涨减少SP1P2FE,因而B类消费者在碘 盐能够防辐射的谣言下受损;对于A类消费者,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取决于S△P1CA和S△P2DB的大小, 当S△P1CA>S△P2DB时,A类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减少,在碘盐能够防辐射的谣言下受损;当 S△P1CA <S△P2DB时,A类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在碘盐能够防辐射的谣言下获利。

第8题:

【案例】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特大地震引发核电站泄漏,“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江浙沿海海水受核辐射污染”等衍生传言加剧了民众恐慌,导致我国各地抢购食盐,引发“盐荒”。

3月中旬以来,食盐成为了紧俏商品,大小超市食盐脱销,闹起“盐荒”。食盐作为政府专营、统一定价商品,但是,一些食盐商贩哄抬物价,原本1.4元一袋的食盐涨至10元一袋。

一位老年妇女说:“碘盐能不能防辐射我不清楚,但人们都在抢,如果自己不买毕竟有些不放心。”

【案例思考】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盐荒”的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盐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不法人员利用灾难和人们的恐慌心理散布  谣言,部分商家借此机会哄抬盐价,大发不义之财;二是政府缺乏公共危机预警能力,对灾难给公众心理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没有做好疏导和解疑工作,对公共信息未能及时公布;三是公众科学常识匮乏,对于碘盐能否抗辐射没有一个准确、及时、独立的判断,从众心理严重,抢购跟风,以图安慰。

第9题:

食用合格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疾病的最好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出现过抢碘盐风波。关于碘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补充碘元素,提高抵抗力
  • B、碘可抑制放射性碘的吸收,但碘盐含碘量很低,作用有限
  • C、无作用,跟风抢
  • D、吃了碘盐对辐射免疫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