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导管内卡混凝土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题目
问答题
导管内卡混凝土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夹层混凝土浇筑后,地下连续墙壁混凝土内存在泥夹层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采用多槽段浇筑时,应设2~3个浇筑管同时浇筑,并有多辆砼车轮流浇注;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为2~4m,导管接头应采用粗丝扣,设橡胶圈密封;首批灌入混凝土量要足够充分,使其有一定的冲击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挤出同时始终保持快速连续进行,中途停歇时间不超过15min,槽内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应低于2m/h,导管上升速度不要过快,采取快速浇筑,防止时间过长坍孔。

第2题:

导管内卡混凝土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1)导管口离槽底距离过小或插入槽底泥砂中。
(2)隔水塞卡在导管内。
(3)混凝土坍落度过小,石粒粒径过大,砂率过小。
(4)浇筑间歇时间过长。

第3题:

简答泥包卡钻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处理方法:1.慢转、轻提、猛放、反复进行;2.改为清水钻进、大泵量循环、不停上下活动钻杆。
预防措施:1.根据情况配制出适当粘度的泥浆;2.加大泵量;3.在软地层钻进时要选择好合理的钻进参数最好使用刮刀钻头。

第4题:

直送泵供水总管压力低常见原因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处理方法:
1)针对用户擅自调大用水量:
a)如运行泵电流已接近或超出额定电流,迅速开启备用泵,并控制好送水压力;
b)报调度或与用户联络,要求将用水量迅速恢复正常;
c)流量调整正常后,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2)针对出口逆止阀或出口阀故障:迅速切换备用泵,联络点检检查确认后检修。
3)如泵内有空气,应迅速切换备用泵,排尽泵内空气后再投入运行。
4)确认现场运行设备无异常,迅速联络点检检修处理。
预防措施:
1)与用户订立运行调整协议,运行中用水流量等需作调整,必须事前通知。
2)据上述“2、4”点,对重要送水设备做好定期维护、检修。
3)针对泵进空气原因,加强对备用设备进行点检中的排气确认。

第5题:

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在竖向层理发育的软弱土层或流砂层成槽,应采取慢速成槽,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控制槽段内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成槽应根据土质情况选用合格泥浆,并通过试验确定泥浆密度,一般应不小于1.05;新拌制泥浆应储存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或粘土)充分水化后才能使用,在松软砂层中成槽,应控制进尺,不要过快;槽段成槽后,紧接着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尽量不使其搁置时间过长;根据成槽情况,随时调整泥浆密度和液面标高,泥浆面必须保持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单元槽段一般不超过6m,注意地面荷载不要过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挖槽时间和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冲击和高压水流冲刷。严重坍槽,要在槽内填入较好的粘土重新下钻;局部坍塌可加大泥浆密度;如发现大面积坍塌,用优质粘土(掺入20%水泥)回填至坍塌处以上1~2m,待沉积密实后再进行成槽。

第6题:

导管内卡混凝土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预防:导管口离槽底距离保持比不小于1.5D;混凝土隔水塞保持比导管内径有5mm空隙;按要求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操作控制,保持连续浇筑;浇筑间隙要上下小幅度提动导管。
处理:已堵管可敲击、抖动、振动或提动导管,或用长杆捣导管内混凝土进行疏通;如无效,在顶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将导管提出,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并用空气吸泥机将导管内的泥浆排出,再恢复浇捣混凝土。

第7题:

混凝土浇注时导管进泥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预防:首批混凝土应经计算,保持足够数量,导管底端离槽底间距宜控制在0.3~0.5m之间,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保持不小于1.5m;测定混凝土上升面,确定高度后再距此提拔导管。处理:如槽底混凝土深度小于0.5m,可重新放隔水塞浇混凝土,否则应将导管提出,将槽底混凝土用空气吸泥机吸出,重新浇筑混凝土,或改用带活底盖导管插入混凝土内,重新浇混凝土。

第8题:

槽段偏斜(弯曲)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成槽机使用前调整悬吊装置,防止偏心,机架底座应保持水平,并安设平稳;遇软硬土层交界处采取低速成槽,合理安排挖掘顺序,适当控制挖掘速度。查明成槽偏斜的位置和程度,一般可在受偏斜处吊住挖机上下往复扫孔,使槽壁正直,偏差严重时,应回填粘土到偏槽处1m以上,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施钻。

第9题:

水利工程维护养护过程中对于护坡损坏,利用砂袋压盖临时处理措施趋于稳定后,再采取()的方法进行处理。

  • A、裂缝漏水,先进行导渗,在进行裂缝处理
  • B、加混凝土盖面
  • C、框格加固
  • D、混凝土或砂浆和块石重新填(砌)筑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内墙涂饰工程中,混凝土和砂浆抹灰基层表面的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1)水泥砂浆基层分离:一般应将分离部分铲除,重做基层;当不能铲除时,可用电钻钻孔,注入底粘度的环氧树脂,使其固结。
(2)小裂缝的修补:用防水腻子嵌平,然后用砂纸打磨平整;对较深小裂缝,应用底粘度的环氧树脂或水泥砂浆进行压力灌浆。
(3)大裂缝处理:将裂缝打磨成“V”形缺口,清洗干净,干燥后沿缝隙涂刷一层底涂,然后将密封防水材料嵌填于缝隙内,在密封材料外表面用合成树脂或水泥聚合物腻子抹平,最后打磨平整。
(4)孔洞修补:直径小于3mm孔洞可用水泥聚合物腻子填平,大于3mm孔洞可用聚合物砂浆填充,待固结硬化后,用砂轮机打磨平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