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 ,而汪曾祺又反对"小说戏剧化"?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 ,而汪曾祺又反对"小说戏剧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主张诗歌要“突入生活”,追求诗歌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同时也要注入诗人个性的诗派是()。

A.现代派

B.中国诗歌会

C.七月派

D.九叶诗人


参考答案:C

第2题:

戏剧化电影


正确答案:主要是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它的表现方法包括戏剧性情节、戏剧性动作、戏剧性冲突、戏剧性情境等。

第3题:

简述江西诗派的诗歌主张。


正确答案:江西诗派的诗歌主张主要由其领袖人物黄庭坚提出,主要有思想内容(或称道德)和诗歌的艺术表现两大方面。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他主张多读前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技巧,同时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他极力推崇杜甫,把晚期杜甫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他的尊杜观点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

第4题:

七月诗派的诗歌主张


正确答案: (1)继承中国诗歌会派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因而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诗歌与人民的融合;追求诗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功利主义,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
(2)纠正中国诗歌会派的诗歌观,主张正视现实,但反对对生活“追随的态度”和“卖笑的态度”。强调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能动地去影响和改造世界。
1、主张突入生活,从生活现象突进、突入到生活的底蕴,从客观对象具体形态中开掘出内在的深广的历史社会内容,创造出既包含个别对象,又比个别对象深广的、更强烈地反映历史内容的艺术形象。
2、反对冷淡地模写生活,主张将诗人的人格、情感、审美趣味渗透到客观对象中,达到主客观的相互拥抱和融合。

第5题:

后期新月诗派主张诗歌创作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寄托。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派是()。

A.韩孟诗派

B.新乐府诗派

C.边塞诗派

D.山水田园诗派


答案:B

解析: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白居易。白居易是新乐府诗的代表人物,所以应该是新乐府诗派。

第7题: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派是()

  • A、韩孟诗派
  • B、新乐府诗派
  • C、边塞诗派
  • D、山水田园诗派

正确答案:B

第8题:

卞之琳《尺八》在抒情方式的变化表现在()

A.诗的小说化与戏剧化的努力

B.抒情结合议论

C.借物抒情

D.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A

第9题:

“同光体”是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一个重要诗派,集中体现这一诗派诗歌理论主张的诗话是()。


正确答案:《石遗室诗话》

第10题:

为什么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 ,而汪曾祺又反对"小说戏剧化"?


正确答案: 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汪曾祺反对“小说戏剧化”,都与他们的艺术追求与主张密切相关,也是他们艺术探索与创新的表现。“诗歌戏剧化”是“九叶诗派”提出的实现新诗现代化的主要方案,戏剧化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感伤”与“说教”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寻求诗歌表现的客观性和间接性。“诗歌戏剧化”主张的理论前提,是现代人生日趋丰富复杂,人的意识也充满着更多的冲突,要捕捉表达这种人生现实,单一的感伤抒情或空洞的说教都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必须扩展诗歌的表现方式,让它溶入更多的因素,以求诗歌对人类意识揭示的最大化。总之,“诗歌戏剧化”的目的是提高诗歌表现复杂生活的能力和诗歌表现生活复杂矛盾的能力。
汪曾祺强调一种单纯、明净的生活,其小说不太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他小说的主要笔墨都放在风俗人情及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的描写上,重视小说的一种气氛或氛围,形成所谓的抒情小说的风格。而小说的情节的起伏是戏剧性的重要表现,显然同他的追求不一致。另外,戏剧性也包括矛盾和复杂,这也与汪曾祺的单纯明朗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