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正确的译文是()。

题目
单选题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正确的译文是()。
A

滕君倒确实是诚实的君主,即使他也没有听说过“道”

B

滕君倒确实是诚实的君主,虽然他也没有听说过“道”

C

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听说过“道”

D

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这样,他也没有听说过“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利泽施乎万物。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正确答案:A

第2题:

昔者,弥子瑕①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②。弥子瑕母病,人闻,夜往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日:“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③君。君日:“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④,得罪于君。君日:“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⑤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选自《韩非子·说难》)



用文中的话,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作者的观点是:“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第3题:

(2)【原文】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2分)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只要译准“以……为长者”、“错意”,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第4题:

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错误? 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正确答案: 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没听到过道理。贤明的人与人民一起耕作养活自己,一面烧火做饭,一面治理天下。如今,滕国有堆满粮食钱财的仓库,存在物的府库,这是损害人民来供养自己,哪能称得上贤明呢?"
错误:
虽然:虽然如此,他还不懂得(贤君治国的)道理。

第5题:

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隐公十一年》)


正确答案: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第6题:

下面各句中的“以”字是介词的是()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参考答案:D

第7题:

翻译:《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正确答案: 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第8题:

下列各句中,有介词“以”宾语省略情况的是()

A、以何市而反

B、食以草具

C、窃以为君市义也

D、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E、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参考答案:AC

第9题: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也。


正确答案:先知

第10题:

翻译: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正确答案: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