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击实后测定土样的含水率,测定含水率用试样的数量,对于最大粒径小于5mm的土为()。

题目
单选题
标准击实后测定土样的含水率,测定含水率用试样的数量,对于最大粒径小于5mm的土为()。
A

15~20g

B

5~10g

C

25~30g

D

任意取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围绕土的击实试验原理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4)从击实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到土的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该曲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2017真题)(2017检师真题)

A.击实曲线一般有个峰点,这说明在一定击实功作用下,只有当土的含水率为某一定值(最佳含水率)时,土才能击实至最大干密度。若土的含水率小于或大于最佳含水率时,则所得到的干密度都小于最大值
B.当土的含水率偏干时,含水率的变化对干密度的影响要比含水率偏湿时的影响更为明显,一般曲线的左段较右段陡
C.《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含水率与干密度曲线右侧的一根曲线成为饱和曲线,它表示当土在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饱和曲线与击实曲线永远不相交
D.增加击实功就能将士中气体全部排出,击实曲线就能与饱和曲线相交

答案:D
解析:
当土的含水率接近和大于最佳值时,土内孔隙中的空气越来越多地处于与大气隔离的封闭状态,击实作用已不能将这些气体排出,亦即击实土不可能达到完全饱和的状态。因此,击实曲线必然位于饱和曲线左下侧。

第2题:

围绕土的击实试验原理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2)在黏性土中加入砂后,其击实特性的变化是()。


A.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佳含水率增大
B.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佳含水率减小
C.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佳含水率不变
D.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都基本不变

答案:B
解析:
不同的土类其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也是不同的。一般粉粒和黏粒含量多,土的塑性指数越大,土的最佳含水率也越大,同时其最大干密度越小。因此,一般砂性土的最佳含水率小于黏性土,而砂性土的最大干密度大于黏性土。

第3题:

击实试验结果整理中,取几组数据中干密度最大的为该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其对应的含水率为最佳含水率。


答案:错
解析:

第4题:

击实试验结果中,最大密度所对应的含水率是所作土的最优含水率。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测定土的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采用标准的击实试验法,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0mm的土,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的粘性土。

  • A、2.5mm;
  • B、5mm;
  • C、7.5mm;
  • D、10mm。

正确答案:B

第6题:

某工程测得土的击实试验数据如下:结合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3)下列关于击实试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层土样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整平光滑后再装入套筒
B.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
C.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
D.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靠近顶部和底部处分别取样测其含水率

答案:B,C
解析:
装入土样后应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击实完成后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率。

第7题:

通过土的击实试验测定土的(),并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 A、干密度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 B、干密度
  • C、天然含水率
  • D、容重

正确答案:A

第8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在()情况时可按照规范的公式对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A.任何情况
B.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小于30%时
C.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大于30%时
D.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为5%-30%时

答案:D
解析: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JTGE51-2009T0804),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为5%-30%时,可按照公式对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第9题:

击实试验是测定试样在标准击实的作用下含水率与干密度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试样的()和()。


正确答案: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第10题:

土工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