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题目
问答题
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2题:

销售对象增减分析是通过对不同类别所占比率及变化趋势,分析内部因素对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4)“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
    (5)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启动运转,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核电站;
    (6)生物技术。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第4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任务的继续与变化。


正确答案:1、解放后,近代化的问题就变成了占第一位的问题 。
2、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也就是说历史由以解决生产关系为中心,进到以解决生产力为中心了。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仍在为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继续努力:一个继续是集中全力推动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另一个继续是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独立的地位捍卫民族尊严,保证国家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第5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方针的发生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⑴新中国初期:
①“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中国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③“一边倒”。即在两大阵营存在的情况下,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⑵20世纪60年代: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即由于美国继续执行反华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⑶20世纪70年代:形成“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突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善了同美日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
⑷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无敌国外交”。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6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外形势。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国内形势:
(1)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全国人民空前紧密地团结在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周围,正是这种团结和热情才促使中国的人民大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时它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各项建设提供了精神上的动力和保证,奠定了新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2)十几年的抗战和内战,留给了新中国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而百年来受尽屈辱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有的经济和文化都相当的落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面临的是一个所有国民生产指标都十分低下的情况,人均指标更是排在世界末流,多种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依赖进口,全国的科教文卫事业根本无法满足人民最基本的需要,这些情况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也就是威胁到新中国的生死存亡。
国际形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进行了人民民主革命,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其中以靠近苏联的东欧地区为最。苏联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国力,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实力。苏联领导人本来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缺乏信任,但是通过中共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沟通,加之国内战场上的胜利,赢得了苏联对新中国建设的支持。
(2)同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国际利益的冲突,美苏两国走向决裂,冷战格局正式形成。美国原本希望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所以在战争未结束时,便执行扶蒋反共的政策,从新中国建立到中美建交的几十年中,美国一直对中国执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

第7题:

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大跃进”时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D

第8题:

第 10 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

A.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制约

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D.文化传统的制约


正确答案:C

第9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变化经历的三个阶段、每阶段特点、成因、认识。


正确答案:⑴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由于中共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打击了美国的战后亚洲政策,新中国成立,成为美国霸权政策的障碍,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政策;
⑵70年代起:中美关系改善。
7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打击,为了战略需要,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⑶90年代至今:中美关系曲折发展。
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在苏联和东欧奏效,促使美国加紧对华和平演变步骤;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以政治民主化、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向中国施加压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不仅增强了国力,而且中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认识:
①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美国不可能与中国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美国不可能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②中国经济的发展,使美国资产阶级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美关系不可能回复到敌对状态;
③中美关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出现许多曲折

第10题:

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建国以来外交战略有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正确答案: (1)建国时期,雅尔塔体系已经形成,以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为了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两大阵营中,中国实行联苏抗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此后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60年代初,由于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的霸权政策,也由于中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中苏同盟关系破裂。随着第三世界崛起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中国实行“一大片”外交战略,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关系,既反美又抗苏。
(3)70年代初,由于苏联进一步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和挑起边境武装冲突,也由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居守势,促进了中美关系改善。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先后与美、日关系正常化,又开始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
(4)90年代初,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并先后与苏联关系正常化和中俄建交。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