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木兰诗》时,指出“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两句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请学生列出运用了同类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举

题目
单选题
教师在教学《木兰诗》时,指出“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两句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请学生列出运用了同类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举例不合适的一项是()。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B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学《山中杂诗》时,教师指出这是一篇骈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骈文的特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骈文,以下不合适的是( )。

A.陶渊明《桃花源记》
B.王勃《滕王阁序》
C.庾信《哀江南赋》
D.吴均《与朱元思书》

答案:A
解析:
A选项,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A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游记性散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与题干"骈文"要求不符,综上,A选项正确。

B选项,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名篇,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故排除。

C选项,庾信的《哀江南赋》是一篇叙事抒情的骈赋作品,其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已亡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故排除。

D选项,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第2题:

阅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本诗综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从本诗的哪些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情感
(4)这首诗在抒发诗人的浓烈情感时采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5)本诗的最后一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用此句主要表达他怎样的情感


答案:
解析:
(1)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军阀统治下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情感。 (2)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3)在前六行诗中,诗人重复用了三次“我来了”,用“我喊”“我听”和“我见”,来强调诗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美好的梦幻回到祖国怀抱,他对祖国的至爱,但亲眼见到的现实却让诗人产生了失望之情,于是诗人愤怒地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4)将炽热奔放的情感内敛于严谨的形式之中。
(5)象征手法。诗人用前半句中的“心”来象征着他一腔爱国主义的情感。诗人满怀爱国的热情和美好的梦幻踏上故土,但亲眼见到的现实却让他产生失望之情。在不停的追问和悲伤的哭叫声中,诗人呕出自己的心,才发现原来“祖国”仍在自己的心里。诗人用此句再次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至爱情感。?

第3题:

下列诗句中,同时运用谐音、顶针、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是()。

A、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B、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C、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D、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参考答案:C

第4题:

《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A、对偶
  • B、借代
  • C、互文
  • D、对比

正确答案:C

第5题:

()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学习,逐渐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6题:

教学《山中杂诗》时,教师指出这是一篇骈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骈文的特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骈文,以下不合适的是( )。

A、陶渊明《桃花源记》
B、王勃《滕王阁序》
C、庾信《哀江南赋》
D、吴均《与朱元思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体裁。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A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游记性散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与题干“骈文”要求不符,故不合适。B项,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名篇,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C项,庾信的《哀江南赋》是一篇叙事抒情的骈赋作品,其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已亡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D项,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故本题当选A项。

第7题:

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同学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

第8题:

初中语文《木兰诗》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广东省深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基本要求:
1.熟读课文 ,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3.合理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问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计?
2.请简要介绍一下乐府诗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随后讲故事: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帮助学生疏通文义。(重点点拨: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等词语。)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胜利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用PPT展示如下问题,请学生在同桌之间讨论,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拨。
①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愿过普通百姓的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是既有女儿情怀,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古代杰出巾帼英雄的代表,从代父从军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教师总结: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拓展延伸
详略手法: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师总结明确。
(五)小结作业
1.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是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能自己阅读、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所以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知识是我这节课的基本目标。
其次是过程和方法目标:首先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赏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儿女情怀和英雄气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本文详略的安排,体会作者用意及表达效果。
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花木兰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民一直称颂的女中豪杰,体会她替父从军的刚毅勇敢的性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品读,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爱国精神。
2.请简要介绍一下乐府诗。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两汉的“乐府”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第9题:

《木兰辞》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第10题:

保定大慈阁背后的关帝庙,因其(),故称倒座关帝庙,在全国罕见。

  • A、坐东朝西
  • B、坐西朝东
  • C、坐南朝北
  • D、坐北朝南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