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

题目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学唱《划船曲》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写出教学难点。(5分)

(3)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20分)


答案:
解析:
本题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共三问:

第一问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2.四个要求: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②行为条件,如时间、场所等;③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评的;④表现程度及质量效果。3.制定的依据:①学科课标;②教材情况,即《划船曲》在教材中或单元中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③学生情况,即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具体兴趣、认知情况等等。

第二问要求设计教学难点,明确教学难点的概念,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

第三问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①从问题出发点寻找答案,本题的关键点为选取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②回忆教案设计步骤、内容;③回到材料中结合材料进行填充;④对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检查和思考,确保完整。

第2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 教学对象:七年级
? 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共青团员之歌》
? 要求:
? (1)设定教学目标。
? (2)确定教学难点。
? (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共青团员之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共青团员之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共青团员之歌》旋律的聆听和分析,把握前苏联音乐风格的特点,了解以进行曲风格为主并兼有抒情色彩的小调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练习,学生能够完整地、自信地、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二)新课教学
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演唱中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
(1)师示范演唱歌曲。
(2)生跟琴视唱歌曲。
(3)完整演唱歌曲。
(4)及时纠正。
①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有必要的。
②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保卫国家,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了亲爱的故乡。”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哪个字对准哪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③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自己原来的欣赏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认真学习,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速度)。
(5)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6)处理歌曲的感情: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三)巩固训练
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地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地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学生讨论歌曲,并结合到歌曲当中分析歌曲情绪的处理,演唱巩固练习。
(四)小结与作业
《共青团员之歌》把人们带入了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道出了苏联人民憎恨侵略战争、决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卢。课下同学们找两首与《共青团员之歌》调式风格相似的前苏联音乐作品,并尝试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演唱它们。(如《喀秋莎》《三套车》等)

第3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樱花》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写出教学难点。(5分)
(3)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20分)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艺术.体会日本民族音乐的特色.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过程中,通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能够体会日本歌曲的独特魅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地演唱歌陆.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并认识Et本民族音乐的特色.
【教学过程】
1.新课导人
(1)播放动画《秒速五厘米》片段,在动画的场景中感受樱花徐徐飘落、片片凋零的纯净之美。
(2)请同学分享自己搜集到有关樱花的知识。教师展示与樱花有关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3)教师引入介绍歌曲。
2.教授新课
(1)初步感知.聆听歌曲
①学生初昕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想象画面.并用画笔画下来。
②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并进行归纳总结。
③老师弹唱,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稍慢)。
(2)对比感受.学唱歌曲
①学生识读乐谱,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注意音准的把握。教师纠正音准(注意3—4与4—3之间的小
二度,4—7之间的增四度、7—6—4,此下行学生最难把握的大二度、大三度)。
②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整地演唱歌曲。
③教师播放音频,让学生再度欣赏,并提问:本首歌曲一共出现几个音.分别是什么?
④对比都节调式和五声调式。教师弹奏或演唱特定的几个音,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建立日本“都节调式”的调式感觉。此时可带领学生复习、对比中国的五声调式。
⑤老师播放旋律,要求学生结合之前所做的画作进行讲解分享,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⑥加入歌词进行演唱,注意旋律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拓展延伸】
1.介绍日本乐器“三味线”“日本筝”。
2.根据日本歌舞伎视频,学习舞蹈.分组创编并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
教师:樱花的生命非常短暂,边开边落。短暂的花期正像人的生命一样转瞬即逝,日本人希望自己短暂的一生如樱花般灿烂。故赋予樱花纯洁、高雅、清秀、质朴的品格,更是勇敢独立的象征,希望同学们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带着对樱花的崇敬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

第4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抢答赛、模唱旋律、朗诵歌词、齐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创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准确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次体验演唱加深对歌曲情感的认识。【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心情,加入到歌曲处理中。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澳门行政区区旗和澳门风景图片,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母亲怀抱,欣赏《七子之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来体会澳门人民当年的心声。(二)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1.《七子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相关资料。2.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3.分组,进行小小抢答赛。(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三)学唱歌曲1.再次欣赏歌曲。2.用mu音哼唱歌曲旋律。3.根据歌曲节奏朗诵歌词。4.词曲结合,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四)情感升华1.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以及与台湾来往互助视频,背景音乐为《七子之歌》。香港、澳门已陆续回归祖国怀抱,希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2.通过对视频的感受,分小组带感情演唱歌曲。

第5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年轻的心》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自己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用轻快活泼、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与技能】感受连音线一字多音的连贯性,渐强渐弱的力度处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演唱歌曲。【难点】通过演唱和创编,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和创造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聆听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教师引导学生做声势动作)(二)新课教学--《年轻的心》1.初次欣赏歌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轻快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我们青少年在祖国的怀抱下茁壮的成长、放飞理想的欢快活泼的画面。2.再次欣赏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有几段体?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曲共分为A、B两段体,其中A段有三段歌词,B段有一段歌词,A段的旋律比较平稳、轻快,表达了青少年在祖国的怀抱里,欢快活泼、自由成长的情感,B段前面比较轻快,后面速度减慢,力度由中弱变为中强,使得音乐得情绪变得庄严雄壮,表现了为祖国做奉献的崇高精神。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2)基本步骤:①老师弹唱旋律,学生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乐谱中哪些地方不太好唱?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谱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连音线,我们演唱的时候要唱得连贯一些,要有足够的气息,声音要轻快、有弹性,快速的换气,注意力度渐强渐弱的变化,要求气息很好的控制,注意切分音、附点的运用。②学生学唱乐谱,问题逐步解决。(3)学唱歌词。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学唱歌词。②学生分组A、B两组,第一次A组分句哼唱旋律,B组填唱歌词;第二次B组分句哼唱旋律,A组填唱歌词。③学生随音乐演唱全曲。④老师评价:同学们基本上都会唱了,可是我感受不到欢快的情绪,唱得不够圆润,如果连音线的位置再连贯一些,切分音唱得再跳跃、欢快一些,声音再竖立一些,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才能表现出来,最后一句要及时换气,还要有大量的气息来控制力度。⑤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体会音乐的情绪。⑥学生有情感的演唱。老师设置问题:同学们有情感的演唱使得音乐的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如何让我们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我们还可以加入哪些艺术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发现了打口哨、器乐伴奏、变换速度等很多的形式都能创造出很美的效果。⑦部分学生打口哨,其他学生演唱歌曲。⑧变换歌曲速度进行演唱,感受由于速度的变化,音乐情绪和风格的变化。(三)创编活动1.自由创编(1)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创编。(2)老师弹琴,学生根据表演创编内容。老师评价:同学们不仅会唱这首歌曲,创编的内容也很丰富,在老师的伴奏下,同学们很有律动地模仿各种课外活动,真是一群可爱活泼、聪明的少年。2.集体创编同学分成两组围成一个同心圆,A段里外两圈按照音乐的四个乐句和节拍往相反的方向走:B段里外两圈的对应的同学按逆时针方向拉手转圈。(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年轻的心》,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歌曲,还发挥想象,用各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和创造歌曲,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像歌曲中的人物一样朝气蓬勃、健康成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砖添瓦。今天这节课到此结束,再见。

第6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内容:学唱《牧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教学目标写出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对蒙古族民歌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播放草原图片.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大草原。
2.教师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有哪些代表性的歌曲吗?(学生踊跃回答)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地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课教学
1.初步感知
(1)欣赏歌曲《牧歌》,学生初步聆听后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复听歌曲《牧歌》,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
2.探究学习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看着乐谱和歌词哼唱,找出歌谱中的音乐符号,并探究这些符号的特点。
(2)学生根据哼唱讨论探究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3)再次跟钢琴哼唱旋律,之后请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通过旋律的哼唱和歌词的朗诵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的关系。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全曲。
(三)巩固拓展
1.欣赏著名歌唱家德玛演唱的《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比较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2.欣赏舞蹈片段《牧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3.学生以五人为一组,任意选择一项任务(a.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b.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的感情;c.画一幅美图),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停地播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蒙古族民歌《牧歌》,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更加了解,也更加热爱大草原了。同学们课下可以欣赏《嘎达梅林》,感受一下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牧歌》有什么同异之处,下课!

第7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答案:
解析:
《我的祖家是歌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热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感受、体验音乐,了解歌曲的情绪,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一字多音的演唱和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会初步判断民族调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演唱时,节奏和旋律的配合。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高山族歌舞《杵乐》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个民族的歌舞表演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高山族的歌舞表演,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宝岛台湾,高山族是土著居民的一个统称,其实还分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等十三个支系,他们每一个族系之间的生活习惯、语言都很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唱歌,非常喜欢跳舞,唱歌和跳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课教学
 1.节奏练习。

老师引导手和脚的配合,注意节奏要平稳。
 2.初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情感。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速度怎么样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高山族民歌,歌曲非常欢快热烈,轻快的速度具有舞曲的风格,表现了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有多少个乐句组成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曲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4.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拍击节奏。
(2)学唱歌谱。
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乐谱,学生跟唱。
①学生跟着钢琴学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旋律中哪一句不太好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句和第三句相对难一些,并且气息要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②学生再次跟琴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在乐谱的一、二、三、四句中有相似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乐句的写作手法叫作起承转合,这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写作方法,起句(第一句)是音乐的初步呈示,是全曲发展的基础;承句(第二句)是起句的重复或展开,加深、巩固呈示的乐思;转句(第三句)是全曲的发展,乐句中节奏变得宽松,把呈示和巩固的乐思加以发展,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合句(第四句)是乐段的结尾,有时也和起句、承句有再现的因素,或者在转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整个乐段加以概括。
③学生演唱音阶和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都有哪些音乐谱最后一个音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有宫、商、角、徵、羽,而乐谱中最后一个音是羽音,所以这首歌是民族调式中五声羽调式。
(3)学唱歌词。
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感受歌词的意境。
老师设置问题: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轻快的速度与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出祖辈们爱唱歌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表现了台湾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②学生跟钢琴学唱歌词。
老师做正确的示范。
学生评价:歌曲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地方,演唱时注意气息要保持平衡,时值要唱足,声音保持竖立的状态、圆润饱满的演唱;歌唱时声音稍微短促一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③学生再次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配伴奏。
(1)学生练习乐谱中拍手的节奏。
(2)老师将学生分为演唱组与节奏组,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表演时大家要带有表情地演奏,旋律不要越唱越快,拍手时注意休止符的转变和时值的变化。
(3)学生再次表演。
(4)学生交换角色表演。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老师示范高山族舞蹈的动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跳舞蹈动作。
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变换队形,注意动作要保持一致,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地向一旁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
(3)学生很热情地表演。
(4)学生分组进行歌伴舞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深深感受到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的挚爱,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祝愿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团聚。

第8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划船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写出教学难点。
(3)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划船曲》了解歌曲表达的人文内涵,感受国外民歌的艺术魅力.产生浓厚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演唱的形式,提升表现能力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掌握弱起小节的打拍方式。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弱起小节的打拍方式,能够准确切入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地方的民歌,你们来猜一下。
第一首《沂蒙山小调》
生:……
第二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生:……
第三首《走西口》
生:……
师:今天老师再带领你们去一个地方,学习一下当地的民歌,感受一下当地民歌魅力.并想一想这与中国的民歌有什么不一样
二、新课教授
1.播放多媒体,老师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第一遍听赏,并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完歌曲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速度如何把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哼出来。
2.老师给学生进行范唱,学生跟着老师轻声地哼唱歌曲的旋律,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
3.加入划船的动作,再让学生跟着旋律学习歌曲.
4.教师弹奏钢琴,教唱第一遍。
同学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有一个地方,起拍不是特别得准确.我们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一个新的知识点——弱起节奏。
5.学习弱起节奏
(1)教师简单讲解弱起节奏,学生能够理解弱起节奏的概念,跟着老师一起打下面节奏。

(2)跟着老师对下列节奏击打之后,老师将学生四人分为一组,进行相互问的击打练习.并由每组向老师进行逐一汇报。
(3)老师弹奏钢琴,学生演唱巩固弱起部分,并多次学唱歌曲。
6.跟随多媒体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7.分析歌曲情感,速度和力度,适合加什么样的动作,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8.学生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并加入创编的动作。
三、拓展延伸
老师播放视频,关于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介绍印度尼西亚的相关知识。

第9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梁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梁祝》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二)新课学习1.作曲家介绍(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人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会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陈钢,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3)演奏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5)学唱主题旋律。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④学生再次有情感的演唱。3.介绍奏鸣曲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那么这种结构在乐句当中被称为是奏鸣曲式。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再现,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4.欣赏音乐片段(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老师设置问题:三幅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祝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组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三)巩固提高1.演奏哭灵投坟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2)学生练习节奏。(3)学生演奏。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4)学生再次演奏。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四)课堂小节今天我们赏析了部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10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西风的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人生观;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过程与方法】能用连贯、优美、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知识与技能】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好《西风的话》。【难点】二部合唱的统一、协和、均衡。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金色秋天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老师设置问题:音乐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歌曲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黄自:(1904-1938年),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他创作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缓慢的速度、平稳的旋律、简单的节奏,体现了秋天柔美、深情,略带伤感的音乐情绪。4.学唱歌曲。(1)再听教师的范唱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思考老师演唱时力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样唱有哪些好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上行渐强,下行减弱。歌曲形象更突出,更能感受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2)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3)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4)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5)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三)巩固提高1.两声部合唱。(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学生代表合唱,其他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均衡、协和程度方面去欣赏合唱)(2)两声部合唱,教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教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2.教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老师评价: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自然微笑的表情,注意两声部的配合,相互倾听两声部之间的统一、和谐、均衡。3.老师指挥,学生有情感地演唱全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金色的秋天,学习了合唱《西风的话》,秋天就是人生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自己的命运,祝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