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题目
单选题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10cm

B

15cm

C

20cm

D

30c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放在凸透镜前10厘米高的蜡烛,通过凸透镜折射以后成的像高15厘米,则物距的范围在(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C.大于2倍焦距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B

第2题:

如图2所示.将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
光屏位置.可看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D
解析:
当物距处于二倍焦距之外时,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

第3题:

小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当他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果将蜡烛再远离凸透镜10cm,能成倒立、 的实像。


正确答案:
20    缩小  

第4题:

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答案:B
解析:
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A选项说法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B选项说法正确。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C选项说法错误。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第5题:

把高4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2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
B.15 cm
C.4.5 cm
D.10 cm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满足:U>2f=lO cm,故选B。

第6题:

(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__________(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正确答案:

 

第7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厂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任务:
(1)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答案:
解析: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②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j兴趣,学生增强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图9}

第8题:

(09赤峰)凸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乙的焦距为20cm,爸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前25cm处,则通过两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透镜成像较大 B、乙透镜成像较大

C、甲乙透镜成像一样大 D、甲、乙透镜成像大小无法比较


正确答案:B

第9题:

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 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 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

答案:B
解析:
(1)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2)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2f>20 cm>f,所以20 cm>f>10 cm。故选B。

第10题:

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的装置中,F、F/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若保证图中的烛像与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移动光屏找像,则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由题可知,物距U>2f,当移动光屏满足f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