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对于立功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D

累犯不适用缓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权,定罪量刑的法律根据包括我国刑法和国际条约

B.对于79年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根据79年刑法需要类推处理而在79年刑法实施期间没有处理,97年刑法规定为犯罪的,可以类推的方式定罪量刑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如果79年刑法不认为是犯罪,97年刑法认为是犯罪,而行为连续或持续到1997年10月1日后的,对97年10月1日以后的部分适用97年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
【考点】刑法的效力
【解析】选项A根据普遍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是国内刑法,而非国际条约;选项B对于旧刑法没有明文规定而需要类推处理的,在现行刑法实施后没有处理的,无论现行刑法是否规定为犯罪,都不得以类推方式定罪量刑;选项D应当是对整个行为适用97刑法追究责任。

第2题:

所谓依法从重,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在( )从重处刑。

A.量刑幅度以外

B.量刑幅度以内

C.严格量刑的基础上

D.量刑幅度上


正确答案:B

第3题:

《法经》中的“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后来的名例律。(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法经》中的“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和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法经》的这种编排被后世所沿用,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中更名为“名例律”。因此本题是正确的。

第4题:

第 39 题 关于量刑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量刑情节包括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

B.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情节包括加重、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情节

C.酌定减轻情节需要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法定刑有数个量刑幅度,减轻情节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正确答案:B

第5题: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6题:

根据刑法罪行法定原则,下列陈述中哪一个陈述是错误的()。

A.只有刑法明文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才能给被告人定罪

B.对被告人的量刑须依照刑法的规定

C.未经人民法院的审判,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D.在对被告人的量刑中,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量刑,须按照刑法的规定


参考答案:C

第7题:

所谓依法从重,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在量刑幅度以内从重处刑。( )


正确答案:√

第8题:

根据《刑法》规定的法定量刑情节,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应当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情节( )

A.避险过当

B.胁从犯

C.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D.预备犯


正确答案:AB
本题考查法定量刑情节的有关规定。
《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有四种:(1)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20条第2款);(2)避险过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21条第2款);(3)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8条);(4)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68条第2款)。根据《刑法》第68条第1款规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9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节中属于法定量刑情节的有( )。

A.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

C.自首

D.累犯


正确答案:CD

第10题:

《法经》中的《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无后来的名例律。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法经》中的《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作用,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演变为名例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