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范畴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范畴的是(  )。
A

发行国债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实行结构性减税

D

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范畴的是( )。

A.发行国债
B.公开市场业务
C.实行结构性减税
D.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

答案:B
解析: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其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A项发行国债属于国债政策,C项实行结构性减税属于税收政策,D项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属于财政补贴政策。B项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不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故本题选B。

第2题:

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A.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B.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

答案:C
解析: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可概括为: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3题:

以下不属于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的宏观调控手段的是()。

A.货币政策

B.物价政策

C.财政政策

D.社会政策


参考答案:C

第4题:

宏观调控手段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对外经济政策

第5题: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在调节经济的过程中,彼此是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不能互相替代。它们的差异主要有(  )。

A: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的范围不同
B: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C: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运用的政策手段不同
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时滞不同
E: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体系不同

答案:A,B,C,D
解析:

第6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为什么有时用财政政策,有时用货币政策,而有时两者同时使用?


答案:
解析:
由于在不同的阶段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同,因此有时用财政政策,有时用货币政策,而有时两者同时使用。 例如,在凯恩斯极端的情况下,LM曲线水平,IS曲线垂直,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此时就可以使用财政政策;而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有效,此时就可以使用货币政策。 但是一般情况下,政府结合这两种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一方面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使产出水平上升;另一方面可以相应地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此时被称为“适应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原有水平以避免产生“挤出效应”。

第7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主要方式中,( )的应用背景是经济严重萧条--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A: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B: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对

第9题:

下列关于国家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
B:国家规划是制定和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本依据
C:财政、货币具有独自的功能和运行机理
D:国家规划不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约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正确答案: 财政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在分配的工具,也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在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施加影响时,常常运用的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财政收入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其中税收和公债已成为调控经济的最有力工具。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最常用的方法是:税率、征税的起点、税收优惠等。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采购支出、社会福利支出。此外,公债的发行和回收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3分)。
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表现在: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宽松或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行鼓励或抑制。同时,政府也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整各方面的收入和把资金投向需要支持和扶植的领域,以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具体分析: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通常采取扩大政府开支,降低税率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期,政府通常采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的方法来缩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达到经济协调发展(3分)。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减税或增税的幅度都会受到制约;(2)财政总支出的扩大是有限度的;(3)财政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存在“时滞”问题(3分)。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规模和总需求变动,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发达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包括: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信贷业务等(3分)。
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表现在: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卖出债券等以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导致利率上升,达到抑制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需求,以阻止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买进债券等以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导致利率下降,达到刺激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需求,促使经济发展(3分)。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在萧条时期,商业银行认为放款的风险较大,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促使商业银行放款,银行也要考虑放款的风险。(2)在萧条时期,企业的预期利润率较低,通常不愿多向银行借款,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降低利息率,但企业也要考虑借款的风险。(3)在经济繁荣时期,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提高利息率,但企业仍愿意增加借款,而置较高的利息率于不顾(3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