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澄沉清池的原理?澄清池可分成哪几种?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澄沉清池的原理?澄清池可分成哪几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澄清池是将絮凝和沉淀二个过程综合在一个构筑物内,原理是依靠活性泥渣层絮凝作用,使杂质被泥渣层阻留下来达到澄清的目的。
澄清池可分成泥悬浮型和泥渣循环型二类,而泥渣悬浮型分成悬浮澄清池和脉冲澄清池,泥渣循环型分成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通常用于地面平整、地质条件较均匀的地方。可作为高浊度水处理时的预沉池。

  • A、平流沉淀池
  • B、斜管(板)沉淀池
  • C、脉冲澄清池
  • D、悬浮澄清池

正确答案:A

第2题:

当原水浊度很高,含沙量大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混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用量,可增设()

  • A、澄清池
  • B、预沉池
  • C、滤池
  • D、絮凝池

正确答案:B

第3题:

试述澄清池出水水质劣化的原因。
(1)水温较低,不利于混凝剂的水解、成核、吸附及聚沉等过程,因此,形成的絮凝体细小,不易与水分离沉降,水的澄清效果差。水温一般应不低于20℃。在调节水温时应保持±1℃/h,防止形成温度梯度导致水对流,造成出水浑浊。
(2)当原水中离子含量或有机物含量偏高时,常常会使出水水质恶化,带有颜色和臭味,甚至使泥渣上浮。应调整进水流量,或适当增加加药量及泥渣回流量。
(3)流量偏高,使水中凝絮因水流速偏高而无法聚集长大沉降分离,导致出水浑浊。
(4)由于活性泥渣量偏少,混凝剂在成核、接触凝聚、吸附和网捕作用的过程中的效力大大降低,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可添加适量的活性泥。对水力循环澄清池,可调节喉距来增加泥渣回流量;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可通过调节搅拌器的转速来调节泥渣的提升量,或减小进水流量来溢流养泥。直到反应室内泥渣沉降比在15%~20%之间,出水澄清为止。
(5)分离室内泥渣层太高而翻池。出水中带有大量泥渣和凝絮时,应增加泥渣浓缩池的排泥次数,或用底排泥管排泥(注意不要将泥渣排空)。

第4题:

说明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原水加压后,进入进水管,同时,混凝剂稀释后经计量泵打入进水管中与原水混合。加了混凝剂的原水由喷嘴喷出,通过混合室进入喉管。当原水被喷出喷嘴,进入喉管时,由于流速高,在混合室中造成了负压并将池底大量的回流的活性泥渣吸入混合室。水的流速使水、混凝剂和泥渣得到充分的混合。当水流到第一反应室时,混凝剂已完成了电离、水解、成核,并已开始凝聚形成细小的凝絮。在水流到第二反应室的过程中,由于流通截面逐渐变大,流速逐渐减小,凝絮长大,形成泥渣。当水流一分离室后,由于流速下降,泥渣在重力作用下和水分离,分离出的清水进入集水槽槽中,泥渣沉降、活性的泥渣参加循环,无活性的泥渣则通过底部排污排出。

第5题:

下列构筑物属于生化池的有()

  • A、澄清池
  • B、沉砂池
  • C、A/O池
  • D、中和池

正确答案:C

第6题:

澄清池与沉淀池的区别是什么?澄清池主要有哪几种?其适用条件如何?


正确答案: 澄清池与沉淀池的区别是:水中脱稳杂质通过碰撞结合成相当大的絮凝体然后在沉淀池下沉澄清池则将两个工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
澄清目的澄清池主要有四种,其适用条件如下:
(1)机械搅拌澄清池:
a、进水SS<5000mg/l,短时间内允许达5000~10000mg/l。
b、一般为圆形池子。
c、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2)水力循环澄清池:
a、进水SS<2000mg/l,短时间内允许达5000mg/l。
b、一般为圆形池子。
c、适用于中小型水厂。
(3)脉冲澄清池:
a、进水SS<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达5000~10000mg/l。
b、可建成圆形、矩形或方形池子。
c、适用于大中小型水厂。
(4)悬浮澄清池:
a、进水SS<3000mg/l时宜用单层池,在5000~10000mg/l时宜用双层池。
b、可建成圆形或方形池子。
c、温度、流量稳定。

第7题:

属于泥渣过滤型澄清池的是()

  • A、机械加速澄清池
  • B、脉冲澄清池
  • C、水力循环澄清池
  • D、机械搅拌澄清池

正确答案:B

第8题:

澄清池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澄清池和()澄清池。
泥渣悬浮式;泥渣循环式

第9题:

澄清池分成二大类即泥渣悬浮型澄清池和泥渣循环型澄清池。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叙述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一级沉淀后配水井内圈来水经过加药进入三角形配水槽,从底部的分流孔流入第一反应室,部分胶体颗粒和悬浮物与室内活性泥渣发生碰撞长大快速沉淀,另一部分杂质经过搅拌、提升至第二反应室,在此发生碰撞进一步进行混凝反应,聚结成更大的颗粒,从四周进入导流室而流向分离室,随水流断面积突然扩大,流速聚降,泥渣下沉。而清水向上经射线形和环形集水槽流出。沉下的泥渣从回流缝进入第一反应室,部分泥渣沉入池底,部分泥渣浓水再与从三角槽出来的水相互混合进行二次循环。经过一定的循环之后,泥渣量会不断增加,利用设在底部的刮泥机,把沉泥刮至池子中央,进行定期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