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机制为()。

题目
单选题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机制为()。
A

减低心肌耗氧

B

减慢心率

C

改善心肌供血

D

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E

增强心肌收缩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个不是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类型

A、钙拮抗剂

B、钾通道阻断剂

C、硝酸酯类

D、β受体阻断剂

E、亚硝酸酯类


参考答案:B

第2题:

硝酸酯类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为

A.增加血管弹性

B.扩张容量血管

C.扩张阻力血管

D.使心肌血流量重新分配

E.与NO有关


正确答案:BCDE

第3题:

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药物防治心绞痛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本题答案:(1)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药物,对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都有扩张作用。用药后的综合结果是减轻了心脏的前后负荷,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有利于消除心绞痛。(2)使冠脉血流量重新分配:①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能增加心内膜下供血。心肌内膜层血管是由心外膜血管垂直穿过心肌而行走的,内膜层血流易受心室壁肌张力及室内压力的影响,张力和压力增高时,内膜层血流量就减少。心绞痛发作时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加,故心内膜下区域缺血最为严重。硝酸甘油等能降低LVEDP,又能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就使血液易从心外膜区域向心内膜下缺血区流动。②该类药物能明显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及侧支血管,而对阻力血管的舒张作用微弱。当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时,缺血区的阻力血管却因缺氧而处于舒张状态。这样,在硝酸甘油等作用下,非缺血区阻力比缺血区为大,就迫使血流从输送血管经侧支血管而流向缺血区,改善缺血区的血流供应。

第4题: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机制为()。

  • A、减低心肌耗氧
  • B、减慢心率
  • C、改善心肌供血
  • D、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 E、增强心肌收缩力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下列哪个不是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类型

A.钾通道阻断剂
B.钙拮抗剂
C.亚硝酸酯类
D.硝酸酯类
E.β受体阻断剂

答案:A
解析:

第6题: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不包括

A、硝酸酯类

B、β-受体拮抗药

C、钙通道阻滞药

D、洋地黄类

E、抗血小板药物


参考答案:D

第7题:

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主要有

A:钙拮抗剂
B:钾通道阻滞剂
C: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D:β受体阻滞剂
E: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答案:A,D,E
解析:

第8题:

对非ST段抬高ACS的治疗方案,下列最合理的是

A、硝酸酯类+阿司匹林

B、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C、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

D、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静脉溶栓

E、硝酸酯类+阿司匹林+静脉溶栓


参考答案:C

第9题:

STEMI如何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正确答案: STE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形成以纤维蛋白为主的红色血栓,为完全闭塞性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多数发展为急性Q波型心梗,少数为非Q波型梗死。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及早开通冠状动脉,防止梗死扩大,挽救濒死的心肌、预防猝死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持良好的心功能。对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应迅速评价溶栓禁忌证,开始抗缺血治疗,并尽快开始再灌住治疗[11]。在最初再灌注治疗STEMI后复发缺血型胸部不适的病人,必须升级硝酸酯和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减轻缺血[15]。对抗心肌缺血的治疗只要患者无禁忌症通常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静脉滴注24~48小时,如静脉给予硝酸异山梨酯2~7mg/h直到出现血液动力学效应和抗心绞痛效应,按1mg/h增加剂量是安全的。对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静脉推注1mg10~15分钟观察血压,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将给药剂量调整至推注前剂量和现推注量的总和。对于静脉硝酸酯剂量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由于硝酸酯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剂量,临床上可以用症状缓解及血压的变化来调节剂量;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步增加直到疗效满意为止。如果患者产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应立即停止硝酸酯类药物。当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慎用硝酸酯类药物: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线水平下降≥30mmHg、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或可疑右室梗塞。右室梗塞的患者,心排血量可明显降低,更易出现低血压,应避免硝酸酯类药物治疗。
(2)在最近24小时内接受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或48小时内曾用过西地那非的患者。

第10题:

心肌病患者治疗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