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下列对于混凝土预制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题目
多选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下列对于混凝土预制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方形截面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300mm

B

根据吊运、打桩及桩的受力,预制桩桩身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6%

C

静压法沉桩时,打入桩桩顶以下(4~5)d(d为桩径)范围内箍筋应加密

D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型筒仓的桩基工程广泛采用()。

A、素混凝土预制桩
B、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C、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D、钢管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筒仓的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和机具较简单,承载能力大,被广泛用于大型筒仓工程的基础设计,施工技术也比较成熟,并且应用广泛。

第2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一2008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基桩构造和设计的做法哪项不符合要求?
(A)关于桩身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预制桩C30,灌注桩C25,预应力实心桩C40
(B)关于最小配筋率:打入式预制桩0.8%,静压预制桩0.6%
(C)钻孔桩的扩底径应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
(D)后注浆钢导管注浆后可等效替代纵向钢筋


答案:C
解析:

第3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3.1,基桩按承载性状可分为( )和( )。

A、挤土桩,非挤土桩

B、预制桩,现场灌注桩

C、摩擦型桩,端承型桩

D、钢桩,混凝土桩


正确答案:A

第4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的说法,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长钢套管护壁人工挖孔桩桩位允许偏差为200mm
B、沉管灌注桩的充盈系数小于1、0时,应全长复打
C、对于超长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可分段施工,但每段间隔不得大于24h
D、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后注浆主要目的是处理孔底沉渣和桩身泥皮

答案:A,B,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6.2.4条规定,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表(见题表)的要求。由表(见题表)可知,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长钢套管护壁人工挖孔桩桩位允许偏差为200mm。



B项,根据第6.5.4条规定,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对于充盈系数小于1.0的桩,应全长复打,对可能断桩和缩颈桩,应采用局部复打。成桩后的桩身混凝土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00mm以内。全长复打时,桩管入土深度宜接近原桩长,局部复打应超过断桩或缩颈区1m以上。C项,根据第6.3.30条第4款规定,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D项,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中,需要在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后注浆,其主要目的是处理孔底沉渣和桩身泥皮。

第5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采用静压法沉桩时,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下列何值?(  )

A、0、4%
B、0、6%
C、0、8%
D、1、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4.1.6条,预制桩的桩身配筋应按吊运、打桩及桩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条件计算确定。采用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φ14,打入桩桩顶以下4~5倍桩身直径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第6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桩承台,下列关于液化土层对单桩极限承载力影响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答案:B,C,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12条及表5.3.12,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考虑液化土对桩周土层侧阻力的影响,即取用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

第7题:

下列关于混凝土预制桩现场的制作要求,哪些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  )

A.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B. 混凝土宜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
C. 浇筑时宣从桩尖开始灌注
D. 一次浇筑完成,严禁中断

答案:B,D
解析:
A项错误,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4.1.5条规定,预制桩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C项错误,第7.1.6条规定,浇注混凝土预制桩时,浇筑时从桩顶开始灌注,并应防止另一端的砂浆积聚过多。
BD两项正确,混凝土预制桩现场制作时,宜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一次完成,严禁中断。

第8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预制桩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 )及以上方可起吊。

A.70%
B.80%
C.90%
D.10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预制桩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70%及以上方可起吊。

第9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建筑桩基中性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性点以下,桩身的沉降小于桩侧土的沉降
B、中性点以上,随着深度增加桩身轴向压力减少
C、对于摩擦型桩,由于承受负摩阻力桩基沉降增大,其中性点位置随之下移
D、对于端承型桩,中性点位置基本不变

答案:D
解析:
在同一根桩上由负摩擦阻力过渡到正摩擦阻力,存在一个桩土位移相等,摩擦阻力等于零的分界点,该点是摩擦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和轴向压力沿桩身变化的特征点,称为桩基中性点。中性点以上,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增,中性点以下,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减,在中点处达到最大值。一般来说,中性点的位置,在初期多少是有变化的,它随着桩的沉降增加而向上移动,当沉降趋于稳定,中性点也将稳定在某一固定的深度处。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3条规定,对于摩擦型桩,由于受负摩阻力沉降增大,中性点随之上移,即负摩阻力、中性点与桩顶荷载处于动态平衡。对于端承型桩,由于桩受负摩阻力后桩不发生沉降或沉降量很小,桩土无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很小,中性点无变化,故负摩阻力构成的下拉荷载应作为附加荷载考虑。

第10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进行钢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和工厂预制生产、桩身质量可控性强,离散性小、成桩工艺系数不小于1、0
B、对于高承台桩基、桩身穿越可液化土,当为轴心受压时,应考虑压屈影响
C、对于高承台桩基、桩身穿越可液化土,当为偏心受压时,应考虑弯矩作用平面内挠曲对轴向力偏心距的影响
D、灌注桩桩径0、8m,顶部3m范围内配置φ8@100的螺旋式箍筋,计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计入纵向主筋的受压承载力

答案:B,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8.3条,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的基桩成桩工艺系数为:=0.85;B项,根据第5.8.4条,对于高承台基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计算轴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应考虑压屈影响;C项,根据第5.8.5条,对于高承台基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计算偏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应考虑桩身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挠曲对轴向力偏心距的影响;D项,根据第5.8.2条,当桩顶以下5d范围的桩身螺旋式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需单独计算其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