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文蛤弧菌病的流行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 发病季节为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季B 潮位较高时发病较少C 大小规格的文蛤都会发病D 细菌繁殖与文蛤肥满度均会影响病情

题目
单选题
文蛤弧菌病的流行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发病季节为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季

B

潮位较高时发病较少

C

大小规格的文蛤都会发病

D

细菌繁殖与文蛤肥满度均会影响病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温病命名的依据是( )

A.发病季节

B.病情轻重

C.发病季节与四时主气结合

D.临床证候特点

E.流行情况


参考答案:ACDE

第2题:

文蛤弧菌病的流行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发病季节为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季

B、潮位较高时发病较少

C、大小规格的文蛤都会发病

D、细菌繁殖与文蛤肥满度均会影响病情


参考答案:B

第3题:

下列为贝类细菌性疾病的有( )。

A.文蛤弧菌病

B.丝状细菌病

C.幼体弧菌病

D.甲壳溃疡病

E.荧光病


正确答案:A

第4题:

什么是文蛤的“跑流”?文蛤海区养成中应采取什么防逃措施?


正确答案:文蛤具有随着生长,由中潮区向低潮区或潮下带移动的习性,群众称为“跑流”。防逃措施:一)文蛤的移动方式文蛤具有随着生长,由中潮区向低潮区或潮下带移动的习性,群众称为“跑流”。跑流的文蛤壳长一般在1.5cm以上,以3~5cm的文蛤移动性最强,5cm以上的文蛤移动性较差。防止文蛤迁移的主要措施:1、选择优良的养殖场地,使之不迁移或少迁移。2、设置防逃设施(二)设置防逃设施:1、)拉绳:以“井”字型拉线,线距滩面3~5cm。2、)拦网;3、)插树枝在埕地外离围埕2-3m的滩上密插红树枝或小竹枝。4)、挖沟在埕地外围挖一条宽1m,深30-40cm的防逃沟。

第5题:

小儿夏季热的发病特点是

A. 发生于夏秋季节
B. 由感受暑邪而发病
C. 发热随气温而升降
D. 年长儿发病率较高
E. 连续数年发病且逐年加重

答案:B
解析:
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在暑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疾病,由于小儿体质不能耐受夏季炎暑而发病(B对)。发病季节集中于6、7、8,气温越高,发病率越高,秋凉后,症状可自行消退(A错)。体温随气温上升而上升,并随气温升降而波动,此为临床表现,非发病特点(C错)。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随着患儿年龄增长,体质增强,至次年夏季可不再发病(D错)。即使连续数年发病者,也有逐年减轻,逐渐向愈的趋势(E错)。

第6题:

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不正确的是()

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B.常集体发病

C.突然发病,发病时间集中

D.病情轻重与进食量多少无关

E.均有进食同一被污染食物的历史


正确答案:D

第7题:

文蛤弧菌病的病原不是()

A、溶藻弧菌

B、鳗弧菌

C、副溶血弧菌

D、哈维弧菌


参考答案:A

第8题:

鲍脓疱病的流行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感染幼鲍和稚鲍为主

B、夏季易发病,特别是连续高温时

C、感染途径主要为经口感染

D、弧菌为条件性致病菌


参考答案:C

第9题:

五硬发病率较高的季节为

A.夏季
B.夏秋之季
C.春季
D.秋季
E.冬季

答案:E
解析:

第10题:

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不正确的是()

  • 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 B、常集体发病
  • C、突然发病,发病时间集中
  • D、病情轻重与进食量多少无关
  • E、均有进食同一被污染食物的历史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