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自号阳明子,世称()。

题目
填空题
王守仁,自号阳明子,世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阳明先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嘉靖以后广泛传播,几乎取代程朱理学的理学流派是王守仁(阳明)的“心学”,或称“()”。


参考答案:王学

第2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的名言。

  • A、朱熹
  • B、张载
  • C、程颖
  • D、王守仁

正确答案:B

第3题:

王守仁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

第4题:

简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正确答案: 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危害。他充分认识到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并把这种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自然地不断长进。王守仁“自然教育论”对当今儿童教育的借鉴意义

第5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的名言。

  • A、张载
  • B、朱熹
  • C、程颐
  • D、王守仁

正确答案:A

第6题: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

A.孟轲、王守仁
B.孟轲、朱熹
C.荀况、王守仁
D.荀况、朱熹

答案:A
解析:
荀况、朱熹为外铄论的代表,王守仁认 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 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

第7题:

王守仁提倡以自心良知为是非标准,敢于怀疑,敢于思考的精神,对于明初解放思想起过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观。


参考答案:王守仁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体现在:
①对当时儿童教育的批判。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指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责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想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善德来培养。对待儿童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付囚犯一样。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的结果,往往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②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王守仁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长进,就好比时雨春风滋滑草木一样,日长月化,生意盎然,而不是如冰霜剥落,生意萧索。
③儿童教育的内容。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和“读书”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让他们日渐礼义而不觉其苦,进入中和而不知其故,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④“随人分限所及”的原则。“随人分限所及”的原则,即量力施教。王守仁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躐等。

第9题:

明朝的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创建了阳明学派/姚江学派,影响了宁波籍商人的商贸理念。试阐述该学派主要思想理论。


正确答案:主要思想在思想道德方面提出了“致良行”学说,以“无善无恶是至善”的“良知”为判断善恶道德的标准。

第10题:

全都主张性善论的一组中外教育家为()。

  • A、孟子、荀子、苏格拉底、王守仁
  • B、孟子、苏格拉底、洛克、卢梭
  • C、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卢梭
  • D、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赫尔巴特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