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夜曲”?演唱时常用什么乐器演奏?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小夜曲”?演唱时常用什么乐器演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伊比利亚国家民族国家建设有什么共同的缺陷?

正确答案: 经典的绝对主义王权是没落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势均力敌”所导致的一种暂时现象西、葡民族国家的形成,却没有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势均力敌”的历史背景:葡萄牙西班牙天主教信仰负担太重,是在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战争中成长出来的国家。政权受天主教影响特别多。不注意发展工商业,第三等级市民阶级没有。也没有发展起制造业。
西班牙和葡萄牙:传统负担沉重(天主教)天主教会和传统的基督教情感在两个伊比利亚民族国家的建国过程中作用巨大,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压抑伊比利亚半岛的天主教传统从罗马时代就开始了,曾经长期受到穆斯林的统治,天主教徒没有屈服,一直在进行着光复运动与斗争,终于在1492年取得了胜利,攻下了穆斯林的最后一个堡垒格林纳达,将穆斯林力量驱逐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斗争中各派力量交错复杂,但是在15、16世纪时就开始走向统一【两个王国:阿拉贡与卡斯提利亚:最后通过联姻成为一个二元王国:费迪南与伊莎贝拉,但是实际上没有实现统一】,同时继续进行驱逐穆斯林的战争所以西班牙的统一进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剿灭异教徒的十字军战争,使新建立的国家带有强烈的基督教特征,导致大量穆斯林(摩尔人)逃离西班牙西班牙:宗教信仰特别狂热,异端裁判所
阿拉贡与卡斯提利亚两个王国最终走向了统一西班牙与英国的战争:英国进行了宗教改革,虽然对罗马教廷的让步有限,但西班牙仍然认为英国叛教,必须剿灭——结果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
葡萄牙:基本情况与西班牙差不多西班牙:始终较为落后保守——与其坚持天主教传统不无关系西班牙、葡萄牙国家历史局限性的根源:经典的绝对主义王权是没落的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势均力敌所导致的一种暂时现象;西、葡民族国家的形成,却没有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势均力敌的历史背景他们原本是世界的霸主,最终却走向了衰落——国内没有制造能力(工商业与资产阶级太弱)。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A

九江

B

汉口

C

武昌

D

上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单选题
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曾评论道:“内容思想之博大精深,录事之求实考信,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缺,而成为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叉以其考评前世之兴衰得失,通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而成为领导国家者不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这“书”指的是()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儒林外史》

D

《四库全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单选题
地方志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下列著作不属于地方志的是:()
A

元和郡县图志

B

华阳国志

C

读史方舆纪要

D

四库全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单选题
“红蓝椅”是根据()的二维绘画作品演化而成的设计作品。
A

凡•德.维尔德

B

里特维尔德

C

里默施密德

D

蒙德里安


正确答案: C
解析: “红蓝椅”的设计者为里特维尔德,“红蓝椅”是根据蒙德里安的二维绘画作品演化而成的设计作品。

第6题:

问答题
晋悼公与晋襄公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曾孙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单选题
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哪一面()。
A

上半面

B

侧面

C

反面

D

正面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位人物是中国古代皇权扩张的第一人:()
A

秦始皇

B

周武王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问答题
英国的假面剧和早期歌剧的发展?

正确答案: 1、假面剧的简况:假面剧因演出时戴假面具而得名,其形式为歌唱、说白、舞蹈、合唱、器乐和朗诵调等,舞蹈是剧中最重要的成分,其次是布景,最后才是脚本与音乐,剧情常用对白形式。“假面剧”流行于16世纪的英国,是宫廷内一种娱乐性的话剧,题材多具神秘性和寓言性。1656年类似于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才在英国产生,英国歌剧作品不多,大多参照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而作。
2、普赛尔及早期歌剧的特点:英国的第一部歌剧通常被认为是《围攻罗斯特》,它是1656年由五位作曲家共同谱曲完成的,其中的对话完全写成宣叙调式的段落,但是音乐部分已经遗失,仅留下脚本。我们至今还能看到两部英国早期的歌剧,一部是布鲁(JohnBlow,1649~1708)于1684年作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andAdonis),另一部是普赛尔(HenryPurcell,1659~1695)于1689年创作的《迪多与伊尼阿斯》(DidoandAeneas),这两部歌剧都受到法国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真正使英国歌剧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是普赛尔,他的歌剧有以下特征:
(1)在声乐方面与意大利歌剧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用英语演唱。
(2)在器乐方面和法国歌剧有相通之处,用通奏低音形式,但旋律与英国的民歌紧密相连,没有炫人耳目的华丽音响,音乐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八股文取士?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统称制艺或时文、八比文、四书文,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作任何发挥。八股文包括破题、承题、起讲、中股、后股、束股和大结等几个部分。明清八股文取士,对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仅仅局限于训练八股文,严重地败坏了学风。学校教育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助长了读书人的侥幸心理,不求真才实学,严重地妨碍了学术的进步。不断遭到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抨击,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为主要代表,掀起了一场反对科举和八股取士的高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