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流行。

题目
判断题
人殉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流行。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殉和人牲制度


参考答案:

人殉使用活人为死去的贵族从死殉葬,殉葬者多为死者的爱妾、近臣、近亲、婢女等。殉人一般葬在椁室、葬室二层台或墓道之内,有的还有棺椁及随葬青铜器等,应有一定身份地位。凤翔秦公1号大墓共有殉人164人。人牲是活人作为祭品——牺牲,沙之祭祀祖先或死者的亡灵。人牲的身份多为奴隶和战俘等,一般见于墓道、填土或墓附近的祭祀坑,多身首分离,有首无身或有身无首。在安阳王陵区共发现1400余个祭祀坑,出一部分埋有马、牛、羊等动物外,绝大多数埋有人骨,年龄多在15~35岁之间。


第2题: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所说的“愚忠”依旧存在。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我国职官制度,出现文武分职的趋向始于( )。

A、春秋初期

B、春秋中期

C、春秋晚期

D、战国时期


参考答案:D

第4题:

()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正确答案:深衣(曲裾深衣)

第5题:

《诗经》作品的创作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 B、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 C、上古至春秋中叶
  • D、西周初至战国时期

正确答案:B

第6题:

我国回避制度的萌芽是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 B、春秋战国时期
  • C、秦朝
  • D、汉朝

正确答案:B

第7题: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流行高台榭、美宫室。其中著名的有楚灵王的(),吴王夫差的()台。


正确答案:灵台;姑苏

第8题:

试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1、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各国内部宗族倾轧,导致公室势力的逐渐消亡,私家势力的增长。宗族政治土崩瓦解,新型的官僚政体应运而生。士人阶层的兴起,要求政治上获得更大的权力,为官僚制度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个体经济日益发展最终拜托了宗族的束缚,家室逐渐变为依附于国家的编户齐民。各国繁杂的军事、政治经济等事务,都需要国家处理和应付,促进了国家机构的发展,同时官僚集团就随之应运而生。


第9题:

人殉制度


正确答案: 人殉制度也称殉葬制度,是以活人从葬死者的一种制度,也是历史上最残忍的制度(1分)。夏商时期奴隶与牲畜一样随死去的奴隶主贵族从葬,后来用陶俑来取代活人从葬,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但明代前的封建社会仍有帝王驾崩女陪葬的传统(分)。明英宗时期下令废止这一做法,人殉制度遂告终结(1分)。

第10题:

人殉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流行。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