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楼孙吴简牍

题目
名词解释题
走马楼孙吴简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客家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以及五凤楼、()等。

  • A、四合院
  • B、走马楼
  • C、吊脚楼
  • D、竹楼

正确答案:B

第2题:

走马楼孙吴简牍


正确答案: 1996年考古工作者于长沙市走马楼发掘了历代古井50余口。在其中一口袋状圆井内,出土了带有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的简牍约10万片,包括竹简、大木简和木牍、封检和和签牌等。走马楼吴简的内容主要为地方文书档案,包括司法文书、黄簿民籍、名剌、缴纳赋税以及出入仓库的簿籍等种类。简牍的字体介于隶书、楷书、行书之间,还有一些优美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走马楼孙吴简牍的发现,为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相关典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3题:

夷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魏与孙吴
B.孙吴与蜀汉
C.蜀汉与西南少数民族
D.孙吴与东南少数民族

答案:B
解析:
刘备势力的强大,特别是荆州关羽的发展,严重威胁了孙吴的安全,于是孙吴与蜀汉展开了对荆州的统治权的争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乘关羽集中兵力在襄樊一线进攻曹军之际,派吕蒙袭杀关羽,夺回荆州。这一行动,将刘备彻底封锁于三峡之内,使蜀汉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流产。222年,刘备企图重新夺回荆州。于是以替关羽报仇为名,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士卒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一带迎战,夷陵之战爆发了。陆逊抓住蜀军弱点,采用火玫,致使蜀军大败。成就了历史上另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自这次战役之后,蜀、吴的势力处于均衡状态,但都弱于曹魏。两国为了共抗曹军,又互相遣使通好,恢复联盟关系,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

第4题:

简牍制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将整治过的竹片或木板按照一定的形式编连起来,专门用来书写并供人阅读,这种书籍制度就叫“简策制度”,也称“简牍制度”。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第5题:

玄武湖得名于哪个朝代?()

  • A、刘宋
  • B、明朝
  • C、孙吴

正确答案:B

第6题:

走马楼简牍


正确答案:走马楼简牍是在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广场出土的一批简牍,主要包括三国吴国纪年简牍和西汉简牍。其数量超过历代简牍的总和。1996年长沙在市中心修建平和堂商业广场时,三国吴国简牍在一口井里被发现。总数量高达14万余枚,超过中国历代简牍出土的总和。2003年位于走马楼的湖南省供销社修建综合楼,在新发掘的8号井内再次发现多枚西汉简牍。简牍总数达到1万余枚,主要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走马楼简牍对研究吴国及西汉历史制度等有重大意义。

第7题:

孙吴兵法说的是哪两个人?


正确答案: 说的是孙武、吴起。

第8题:

简牍可以分为简牍文书和简牍典籍两大类。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简牍制度


正确答案: 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从上古到造纸术发明前是竹帛并行时期,通行的是简牍制度。一部简牍书籍的制作方式及其形式,大致分为:刮削整治、编简成册、长度内容、书写字体、收卷。

第10题:

简牍


正确答案: 作为汉代的主要书写工具,不仅发现数量巨大,而且内容丰富,使用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一般用竹、木制成,流行时间大约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前5世纪-3世纪)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简牍才逐渐被废除。目前发现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时代最晚的是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出土的晋简。简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的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