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墨家道家学派对富家的态度。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墨家道家学派对富家的态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墨家学派主张财富以维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度,反对积存超过此标准的财物,因而要求“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墨子·节用》),对富家自然不抱积极态度。
道家认为个人或家庭多积私财会发生贫富分化会,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以致使积私财的富贵之家也难逃覆灭,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九章)。因此,道家提倡“圣人不积”(《老子》八十一章),甚至憧憬着人类早期那种“知作而不知藏”(《庄子·山木》),即人类劳作仅足维持最低生存需要,而无剩余产品可藏的时代。
儒、墨、道、法,是先秦时期的主要学派,它们对富家问题都持淡漠的、消极的态度,这就必然使富家思想成为传统经济思想的“弃儿”,长期受到冷遇。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几何学、光学、力学等领域多有卓见的学派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参考答案:B

第2题:

简述儒家墨家道家的音乐观。


正确答案: a.儒:把音乐作为修身治国之道,并积极展开音乐教育。
b.墨道:从劳动人民利益出发反对统治者音乐享乐,反对音乐否定音乐,墨甚至提出非乐主张。

第3题:

中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

A.儒家与道家互补

B.道家与法家互补

C.法家与墨家互补

D.墨家与儒家互补


参考答案:A

第4题:

试述货殖家对富家的态度。


正确答案:在先秦时代,只有代表商人利益的商家或货殖家对富家问题进行了若干探索。
先秦货殖家总结商人的经商经验,对怎样观察行情、掌握价格和供求变化的规律、抓住机遇进行经营决策,以及选拔经营管理人员等都作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的原理。这就是早期的“治生之学”。但商家只是从微观、个人嬴利的角度考察求富问题,而不涉及当时影响国计民生的各种重大经济问题。他们的研究,孤立于当时经济问题研究的主流之外,从而使以富家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治生之学,同富国之学处于互不相涉的状态。

第5题:

《学记》是()的经典之作。

  • A、儒家
  • B、墨家
  • C、道家
  • D、法家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作品与流派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吕氏春秋》——杂家
B.《鬼谷子》——阴阳家
C.《韩非子》——墨家
D.《庄子》——道家

答案:C
解析:
《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作品。

第7题:

一般来说,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包含了()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 A、儒家、墨家
  • B、儒家、墨家、法家
  • C、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 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佛教
  • E、儒家、墨家、法家、道家、佛教、基督教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苦了不入于心是()学派的人生态度。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参考答案:B

第9题:

试述道家“为道”与“为学”的区别?


正确答案: 作为一种人生哲学,道家哲学的宗旨是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种种羁绊,返璞归真,过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道家的认识论并没有独立的知识系统,它强调既要运用人的理性,更要运用人的直觉,其最终目的则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老子将人的认识活动区分为两种:为道和为学。因为它们的认识对象不同,其认识方式也就不一样。他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是指平常的认知方式,它的认识对象是现象界的一切事物。为学的内容既包括儒家所谓政教礼乐之学,也包括各种非根源性之学,这些知识必须靠人们与外界交往、日积月累才能获得,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
为道和为学不同。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宗,是宇宙生命之源,超乎形象,独立无对。对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大道,人们无法用普通的认知手段加以把握,甚至无法用语言加以描绘。因此老子主张,认识这个大道必须走和为学完全相反的道路,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减少知识,即减少一切主观的认知成分和情感因素,使主体主动地融于宇宙之中,与大道化为一体,唯其如此,才能体会大道的整体性存在,继而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界。
在两者的关系上,总的来说,老子是主张用为道的方式来指导为学,而为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为道,当然,也不是单纯强调为道而弃绝为学。
在老子关于为道为学的言论中,实际上提出了关于“知识体认”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是、将来也仍然会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第10题:

试述法家学派对富家的态度。


正确答案:法家学派认为:人天性都是自私的,“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四旁无择也”(《商君书·君臣》)。“民之欲富贵也,共阖棺而后止”(《商君书·赏刑》)。这种求利的本性,必然驱使人们各自为富家而活动。
法家虽然承认富家是产生于人类本性的要求,却不主张对人们的富家活动采取放任态度。他们认为,从事各种职业都有可能达到富家的要求;但这些途径、职业对实现富家的难易,却是互不相同的。靠从事农业生产以富家,是最艰苦的;靠作战立功以得到赏赐,是最要冒危险的;靠工商业或其他某些职业来富家,则较为容易,也较少危险。如果听任人们自由选择富家的途径,人们是不愿意选择农和战的。但是,农和战又是最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的行业。为了驱使更多的人从事农、战,法家主张只许百姓靠农、战得到富贵,因而把农战以外可以富家的各种行业,统统堵塞住。这就是所谓“利出一空”(《商君书·靳令)。即使是以农、战富家,也不允许超过一定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