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文献学的贡献如何?

题目
问答题
梁启超在文献学的贡献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谈谈唐代刘知几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参考答案:

刘知几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史学理论专注《史通》贡献主要有:
①对史书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对史部目录学有所创建,他将史书体裁归纳为“六家”“二体”,对史书编撰及如何选择文献材料做了指导性的论述。他还对史注类文献进行了分类,归纳为训诂解释和广异补缺两种体裁。
②他从史学的角度出发,把经书作为史料看待,即把孔子所整理撰述的儒家经典统统归为史籍,扩大了史料的范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崇尚真实,反对虚妄,重视考证辨伪,从强调史料真实的角度出发,要求撰史者善于考辨文献真伪,选择文献之长,舍弃文献之短,这对中唐以后辨伪学的兴起有重要意义。


第2题:

章学诚在文献学上有什么贡献?


参考答案:

一、代表著作:《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和州志》(总集《章氏遗书》)
二、文献学贡献:
1.在系统总结前人成就基础上提出新的、完整的目录学思想系统,明确提出目录学的功用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1)叙录;
(2)分类
2.提出“互著别裁”的图书分类著录方法
(1)互著:不避重复地著录一书于两个或多个类目之下,主要用于“书之易淆者”、“书之相资者”。
(2)别裁:把原书著录在主类之中,而把该书与他类可以“互通”或“两用”的部分,裁篇别录,著录在相关的类目中。
3.提出“六经皆史”说:“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属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强调“史德”(增补刘知几史学、史识、史才之说)
4.校勘、辑佚思想:
(1)校勘上:广储众本,编制群书索引,作校勘记备采择,延请专门名家校书
(2)辑佚上:发扬补正郑樵相关理论


第3题:

以下关于梁启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梁启超为促进中国的医学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B. 梁启超以严厉的态度谴责了医生的误诊

C. 梁启超曾撰写北大的校训

D.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开拓者


正确答案:A

第4题:

梁启超在文献学的贡献如何?


正确答案: 1)主要文献学理论作品:《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2)梁启超文献学理论的内涵:
A.重新划分文献史料的范围和内别
B.关注文献史料的搜集
C.重视鉴别文献史料
D.提出辨伪的十二条标准

第5题:

谈谈梁启超对文学和戏曲的贡献。


正确答案: 梁启超是20实际初年中国思想界和文学史上成绩与影响最为卓著的人物,是中国20世纪初思想启蒙运动的主将和文学界歌名的陶铸者。
(1)梁启超是“文界革命”的倡导者。梁启超不仅大力提倡,而且努力实践,开创了堪称“文界革命”样板的“新文体”。新文体是梁启超东渡后接受日本明治维新文化的产物,对于传统古文是一次大解放。
(2)梁启超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诗界革命”在题材内容上,要求诗歌反映近现代社会现实,为改良派的政治斗争服务。在诗歌的语言形式方面,梁启超提倡通俗化与诗乐合一,势必要求诗歌语言通俗易懂。
(3)梁启超是“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他在改变小说的社会与文学地位,推动小说理论的发展及小说文体改革,促进新小说、翻译小说的繁荣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梁启超的小说改良群治的积极实践和以新境入旧风格的革新尝试,对当时的小说界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随着小说界革命的日益推进,小说创作队伍的不断扩大,小说杂志和发表小说报刊的逐渐增多,小说创作与小说翻译在1902年以后骤然由小道而蔚为大观。
(4)梁启超是“戏曲界革命”的倡导者。梁启超从改造国民品格、振奋国民精神的愿望出发,身体力行于戏曲革新,创作了《劫灰梦》、《新罗马》、《侠情记》传奇三种,《班定远平西域》粤剧一种。梁启超推动的戏曲界革命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借三尺舞台演绎中外兴亡故事,以曲词宾白抒写新民救国情怀,成为文人一时的时尚,众多的报刊成为发表新剧作品的主要阵地。

第6题:

白寿彝在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上的贡献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丰富的历史文献整理实践:
1、《朱熹辨伪书语》
2、《咸同滇变见闻录》——《回民起义》
3、主持二十四史点校
(二)历史文献学学科理论:
1、《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
2、《谈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性
3、《再谈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的四个部分(理论、历史、分类学、应用)
(三)拟成历史文献学研究提纲


第7题:

中国传统文献学的核心功能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过分突出理论,会使文献学研究成为( );过于偏重考证,则易使文献学研究流于( )。因此,如何将传统文献学理论与实贱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当下中国古典文献学界学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A.高文雅典 浅薄
B.空中楼阁 琐碎
C.海市蜃楼 艰涩
D.阳春白雪 平庸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词与成语综合辨析。
根据第一空的语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过分突出理论”不好,会使文献学研究“不接地气”,即脱离实际,故“空中楼阁”与文意相符。A项,“高文雅典”指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和文意不符,排除。C项,“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词义和文意不符,排除。D项,“阳春白雪”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文意不是强调“难”,而是“脱离实际”,排除。
第二空将“琐碎”代入验证,表意为“如果偏重考证,则容易使文献学研究流于细小散碎”,“琐碎”符合第二空的前后语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第8题:

西汉()和()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和()。


参考答案:刘向;刘歆;《别录》;《七略》

第9题:

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严复
  • D、章太炎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张舜徽对文献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


正确答案: 1)论述古代文献含义的发展过程,对文献范围进行界定;
2)明确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3)探讨古代文献的流传和类别,丰富文献学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