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题目
问答题
曹操《短歌行》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曹操《短歌行》(其一)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此诗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全篇以比兴手法,反复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感人至深。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全诗共4小节,每小节可以8句为一解。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诗人解引《诗经•郑风•子衿》和《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话,表示思贤之苦和得贤之乐。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八句道出了诗人思贤和得贤的不同心境。贤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像这样一种情味,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6)总的来说,这首诗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第2题:

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了《诗经》中的哪两首诗?


正确答案: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了《诗经》中的《鹿鸣》和《子衿》。

第3题:

分析曹操《短歌行》一诗。


参考答案:《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抒写他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和宽广胸襟。根据史实和诗意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他虽遭失败,但不灰心,仍要招贤纳士,壮大力量,再图进取。诗的开头虽嫌消沉,但整篇基调还是高昂激越的。作者巧妙地化用了《诗经》里《子衿》、《鹿鸣》两诗成句,把女子等候情人之歌变成志士思慕贤才之辞。通过宴饮嘉宾的歌辞,表达他招揽人才的迫切心情。全篇围绕忧思二字言志抒情,开头两句是引起忧思的缘由,结尾两句表达了根除忧思的愿望。明明四句,写求贤不得的忧虑,十分形象;月明四句,以乌鹊夜飞比喻贤士托身无所。诗歌情因景生,含蓄蕴藉。语言质朴,风格清峻。

第4题: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朝露”喻人生短暂;用“乌鹊”择枝喻贤士择主;用明月喻贤才;用山海喻志向、胸怀等等,形象十分生动。
(2)运用典故。借用《诗经》、周公的典故,立意深远。
(3)这是一首言志诗,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显得庄重、典雅,加强了作品的力量的表达。
总之,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抑扬顿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第5题:

曹操《短歌行》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短歌行》的特点:情调低昂回旋;化用《诗经》成句;多用比喻。

第6题:

儿童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儿童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1. 真率明朗的情感性。
2. 形象鲜明的叙事性
3. 稚拙活泼的趣味性
4. 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第7题:

《天问》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天问》在艺术上有以下突出特色:
首先是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与热烈的感情相结合。《天问》全诗完全由提问组成,从宇宙洪荒、天文、地理之事问起,继而又问人事,广涉夏、商、周三代历史,最后以问楚先和当代楚国现实作结,洋洋洒洒,无所不问,但细按其提问的方式和口气,又绝非是什么纯知识性的问答,即并非完全属于问所不知;而更多的是问所不信,问所不平,以至问所当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深思熟虑后的一种质疑,一种见解,一种抒怀。
在对自然界现象所提的问题中,大多数是属于对前人学说的质疑,在一系列的质问中,蕴含着诗人在进行某些理性思考后对前人成说的否定。如长诗一开头对“遂古之初”的提问,无疑是对当时流传的天地开辟前“混沌”说的否认。诗人在长诗《天问》中,对历代兴亡史的发问,是本诗的主旨所在,即以历史为明鉴,来警戒楚之有国者,改弦易张,以救亡图存。在这部分里,既包含着诗人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倾注着诗人对历史上贤明政治、正义人物的仰慕和对昏君奸佞的挞伐,其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其次,从形式看,《天问》长诗完全由问句出之,确为“创格”,但如果没有艺术思维的驾驭,就会质直、呆板、枯燥,浑然一片,以至让人难以卒读。而令人惊奇的是,《天问》这首由一百七十余句组成的问语长诗,却完全不是这样。它通过不同语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诗句错落有致,疾徐相间,且一气充盈,独具风采。
人在《天问》诗中,根据不同的问义和语气的要求,把众多疑问词相间使用。而在疑问词的用法上,有的放在句首,有的“以”、“焉”等虚词相连用,以表顿挫和转折。 在句式上,《天问》以四字句为主干,属四言体,但它多达四分之一左右的句式,又打破四言,杂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八言等不同句式,这也使诗平添了语句的错落之美。
《天问》全诗以问句构成,而问式的变化,对全诗的艺术性则起着更大的作用。全诗的这种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再加上针对不同问题所负载的感情色彩——或探究质疑,或谴责讽刺,或同情赞美,或激昂热烈,或冷峻无情,从而构成了全诗的雄肆活脱,穷幽极渺的风格,并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第8题:

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

  • A、律诗
  • B、绝句
  • C、近体诗
  • D、古体诗

正确答案:D

第9题:

《短歌行》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第10题:

下列诗歌中,同属乐府诗的是()

  • A、李白《行路难》、陆游《关山月、曹操《短歌行》
  • B、王维《山居秋暝》、曹操《短歌行》、李白《行路难》
  • C、陆游《关山月》、曹操《短歌行》、屈原《国殇》
  • D、陆游《关山月》、白居易《杜陵叟》、王维《山居秋暝》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