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先秦乐律学。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先秦乐律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乐律


正确答案: 是指西周到战国早期在钟上记载的乐律名称。

第2题:

《乐律全书》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明代朱载堉著。详细记载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推演方法,彻底解决了“黄钟不能还原”的历史问题

第3题:

简述先秦儒家的思想。


参考答案:

1、“仁义”与“孝悌”的价值论;
2、法自君出的立法观;
3、贵族政体与贤人政治,政事方面的法治主张;
4、省刑慎罚的刑法观和刑罚观;e、富而教之的预防犯罪论;
5、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
6、“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律实施论;
7、轻徭薄赋,经济方面的法律主张。


第4题:

简述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律。


正确答案:1,既有旋律性的乐器(骨哨、骨笛、陶埙等),又有节奏性的乐器(摇响器、铃、鼓),说明旋律和节奏是最早的音乐中的两大要素;
2,商代出土的编铙、编磬,虽然大小相近,但可以用不同的厚度调出不同的音高,说明商代人已经掌握了运用不同规格的钟体和磬体产生不同音高的技术;
3,夏商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五声音阶的歌曲和乐曲。

第5题:

简述朱载堉的乐律学成就。


正确答案: (1)朱载堉:明代乐律家,历算学家;
(2)“新法密律”:把八度音程平均分成12份,将八度的频率比值升12次方,得出的方根就是平均律半音。解决了“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
地位: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十二平均律学说。
(3)“异径管律”:解决管口误差的方法;
(4)乐律著作:《律学新说》、《乐学新说》、《律吕精义》。

第6题:

简答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


正确答案: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官吏流散。平王东迁以前,学者主要集中在官府和贵族阶层,这时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是王官之学。东迁之后,中央政权衰微,原先供职于王室的官吏开始流散,道术为天下裂,由于各种官吏所掌握的知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对天下的问题的认识亦不相同,这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学派。
二是士阶层形成。学术最初是在“士”以上阶层开始普及的,天下大乱之后,士阶层就谋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开始建构自己的学说,来完善自己的学术体系,以达到救世之弊的目的。

第7题: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 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律学理论。


正确答案:三分损益;律学

第8题:

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是官吏流散。平王东迁以前,学者主要集中在官府和贵族阶层,这时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是王官之学。平王东迁以后,官吏开始流散,道术为天下裂。二是士阶层形成。学术最初是在“士”以上阶层开始普及的,天下大乱以后,士阶层就试图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开始构建自己的学术,以达到救世之弊的目的。三是官学解体。商周时期,学在官府。东迁之后,官府解体,多数流散民间,开始以办私学的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是人才需求强烈。春秋纷争,诸侯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使礼贤下士成为社会的普遍的风气。

第9题:

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先秦时期的社会教育模式是()。

  • A、学在山野
  • B、学在官府
  • C、学在庶民
  • D、学在戎狄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正确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研究开始探索和解决在实践中的旋官转调问题。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有何承天和荀勖(xu)。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370一447)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官转调的缺憾。其计算方法是:用黄钟本律之数(9寸)与仲吕所生黄钟之数(按三分损益法计算到11次所得8.8788寸)相减,其差数为0.1212寸,再将此差数平均分为十二等分,即0.1212÷12=0.0l01,然后将所得数依此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西晋律学家荀勖(?一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管口校正数”是笛管的长度与笛管的气柱长度之间的差数。也可以说是黄钟律的长度与姑洗律的长度之间的差数。其它笛在制作时,它的“管口校正数”的计算是该笛所应之律的长度与该笛角音所应之律的长度的差数。
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上的探索和贡献,推动了律学研究的发展,在中国乐律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