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是谁的名言?

题目
问答题
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是谁的名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文段(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回答22至25题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刺 讽( )

(2)臣之妻私臣营 私( )

(3)乃下令 乃( )

(4)闻寡人之耳者 闻( )


正确答案: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偏爱   于是否 使……听到

第2题:

翻译: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菑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


正确答案: 赵孟问:“谁称得上是良臣呢?”医和回答说:“说的就是主公您啊!主公辅佐晋国,到现在八年了。晋国国内没有动乱,与诸侯外交也没有失礼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良臣了。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大臣,荣享着国君的宠信和俸禄,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有灾祸发生了,却不能改变它,一定会受到它的祸害。 

第3题:

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正确答案:A

第4题: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念?


正确答案:体现了孟子的人才观。

第5题:

孔子的核心政治主张是:还政与臣,尊臣抑君。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解释文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猥以:
当:
笃:
(2)简述这一段的主旨。
(3)在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矛盾心理的


答案:
解析:
(1)猥以:以我。猥,鄙,谦词。当:担当。笃:重。 (2)点出了上表的起因,点明了奉亲与奉诏的矛盾。
(3)首先陈说朝廷征诏,急如星火,自己进退两难。原来州郡长官都曾荐举,而自己都由于这一原因没去,意在表明自己这次难以奉诏并非偶然。而这次朝廷的征诏特急,使自己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7题:

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

  • A、孔子
  • B、老子
  • C、孟子

正确答案:A

第8题:

《论辅臣科臣疏》是汤显祖给皇帝上的一道书。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子不为行,卽将疏戚无倫,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將何以为别乎?”中“六位”是指()。

  • A、君、臣、父、子、夫、长
  • B、君、臣、父、子、夫、婦
  • C、君、臣、父、子、夫、友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在“臣闻上有明圣之主,下有输实之臣”中,“输实”之义为()

  • A、输送实物
  • B、拿出实力
  • C、竭尽忠诚
  • D、用尽全力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