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亡也。这句话出自?()

题目
单选题
吾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亡也。这句话出自?()
A

《春秋》

B

《尚书》

C

《史记》

D

《左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 A、论语
  • B、孟子
  • C、荀子
  • D、左传

正确答案:A

第2题: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正确答案: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就学习先王大道,年长后通晓仁义的行为,能把相同相异的事物论证为无差别的同一,能把坚白等属性论证为与物体相分离;能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论说成可以;能困窘百家之见解,使众多善辩者理屈辞穷;我自以为已经是极力通达事理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迷惆不解;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第3题:

吾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亡也。这句话出自?()

A.《春秋》

B.《尚书》

C.《史记》

D.《左传》


参考答案:D

第4题:

翻译: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


正确答案: 天下用以察知鬼神有无的方法,必定以大众耳目实际闻见的有无作为标准。如果确实有人闻见了,那么必定认为鬼神存在,如果没有闻见,那么必定认为不存在。

第5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于?()

  • A、《论语》
  • B、《孟子》
  • C、《吕氏春秋》
  • D、《礼记》

正确答案:A

第6题: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出自《论语》。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一种错误观点?


正确答案: 这句话表现了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专恃武力以经营天下的错误观点。

第8题:

下列各句中的“所”字结构表示原因的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C.吾知所以距(拒)子矣,吾不言。
D.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答案:B
解析:

第9题: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正确答案: 现在我已经忘记了自己,你知道吗?

第10题:

请用斜线“/”为下面的古文断句。博爱之谓仁行而宣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正确答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宣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