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焦化安全规程》的规定,在有毒物质的设备、管道和容器内检修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根据《焦化安全规程》的规定,在有毒物质的设备、管道和容器内检修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

B

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工作前1h

C

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或等于12V

D

工作中应每2h重新分析一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有关干粉灭火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B.驱动气体储瓶及其充装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C.干粉储存容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D.预制灭火装置管道长度为25m

答案:D
解析:
根据《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0.4 干粉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 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2 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
3 可燃固体表面火灾。
4 带电设备火灾。
3.4.1 预制灭火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灭火剂储存量不得大于150kg。
2 管道长度不得大于20m。
3 工作压力不得大于2.5MPa。
5.1.1 干粉储存容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驱动气体储瓶及其充装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所以D 错误。

第2题:

根据《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条例》所规定的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设备上所用的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的安全阀。

A0.01

B0.02

C0.05

D0.1


B

第3题:

中石化总公司《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维护检修规程》规定,当设备、管道的表面散热损失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倍时,其保温结构必须进行检修。

A.1

B.1.2

C.2


答案:B

第4题:

只要设备处于常温、常压、无有害物质时,便可进入容器内检修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焦化安全规程》规定:一切自动或遥控操作的设备周围应有防止人员接近的措施和警告牌。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根据《焦化安全规程》(GB 12710)的规定,在有毒物质的设备、管道和容器内检修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监护人不应少于1人
B.动火作业需办理动火证,容器内存在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4%的易燃易爆气体,清除置换合格,其含量小于0.5%
C.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或等于24V
D.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工作前0.5h,工作中应每2h重新分析一次

答案:D
解析:
易燃易爆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设备、管道和容器动火,应先办动火证。动火前应与其他设备、管道可靠隔断,清除置换合格。合格标准(体积百分浓度):爆炸下限大于4%的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4%者其,含量小于0.2%。在有毒物质的设备、管道和容器内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物料进出口,有毒物质的浓度应小于允许值,同时含氧量应在18%-21%(体积百分浓度)范围内。监护人不应少于2人,应备好防毒面具和防护用品,检修人员应熟悉防毒面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或等于12V。对易燃、易爆或易中毒物质的设备动火或进入内部工作时,监护人不应少于2人。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工作前0.5h,工作中应每2h重新分析一次,工作中断0.5h以上也应重新分析。

第7题:

置换动火是比较安全妥善的办法,在()的生产检修工作中被广泛采用。

  • A、容器
  • B、压力容器
  • C、设备
  • D、管道

正确答案:A,D

第8题:

以下关于装置停工检修的安全要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检修设备与有毒介质隔绝

B、如检修设备与易燃介质管线相连,关闭易燃介质管线上的阀门即可

C、将检修设备内的气体进行置换

D、吹扫检修管道、设备内的介质


参考答案:B

第9题:

贮罐检修技术要求要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和《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以及有关规定、规范。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以下关于装置停工检修安全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洗和铲除设备内壁易燃物质的沉积物时需要配戴劳动保护用品
  • B、从检修设备中铲刮下的沉积物可自行处理
  • C、进入设备内检修时,应有专人监护
  • D、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中的易燃气体应进行置换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