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三中,写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并给出图5-2中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用图5-2中所示的钢绞线束的代号“S1

题目
问答题
事件三中,写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并给出图5-2中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用图5-2中所示的钢绞线束的代号“S11-S23”及“→”表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应用钢绞线的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其张拉控制应力设计值应为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A. 70% B. 80%
C. 85% D. 90%


答案:A
解析:

第2题:

后张法预应力的张拉和锚固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拉时,在设计未规定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0%
B.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30天弹性模量的80%
C.预应力钢筋应整束张拉锚固
D.后张钢绞线束,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数不超1丝,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
E.切割后预应力钢筋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50mm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选项B错误,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28天弹性模量的80%;选项E错误,切割后预应力钢筋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0mm。

第3题:

后张法施工某预应力混凝土梁,孔道长 20 米,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每根梁配有 7 束公称直径为 15.2mm 钢绞线,每束钢绞线截面面积为 139mm2,钢绞线 fptk=1860MPa,弹性模量 Es= 1.95×105 MPa,张拉控制应力 σcon=0.70fptk,拟采用超张拉程序:0→1.05σcon,设计规定混凝土达到 80%设计的强度标准值时才能张拉,试:(1)计算同时张拉 7 束公称直径 15.2mm 钢绞线所需的张拉力;(2)计算 0→1.0σcon 过程中,钢绞线的伸长值;(3)计算张拉时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


参考答案:( 1 ) 张拉力为: 1.05 × 1860 × 0.70 × 139 × 7 = 1330 ( kN ) ( 2 ) 伸长值为: 1860 × 0.70 ÷( 1.95 × 105 )× 20= 0.134(m) (3)40×80% = 32(MPa)

第4题:

关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长20m梁直线预应力钢绞线可采用一端张拉方式

B.构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75%

C.当设计无要求时,张拉顺序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D.工作人员可站在张拉千斤顶后面随时观察张拉情况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为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的要求。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2)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2)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均匀交错地设置在结构的两端。
(3)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并确定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5)工作人员不可站在张拉千斤顶后面观察张拉情况,以防锚具松脱飞出伤人。

第5题:

对于锚具中钢绞线的内缩量测定试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试验用钢绞线需在台座上张拉,不可在混凝土梁上张拉
B、试验用钢绞线需在混凝土梁上张拉,不可在台座上张拉
C、钢绞线的受力长度为4m
D、试验用试样为3个,试验结果取平均值

答案:D
解析:
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是锚具、连接器力学性能辅助试验之一,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
(1)内缩量试验可在台座或混凝土承压构件上进行,台座或承压构件长度应不少于3m。
(2)试验中的张拉控制力Nom宜取0.8Fptk。
(3)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可采用直接测量法或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
(6)试验结果:同一规格的锚具测量3套,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内缩量结果。

第6题:

应用钢绞线的后张法预应张拉,其张拉控制应力设计值应为预应力钢绞线抗拉标准值的( )。

A.70%
B.80%
C.85%
D.90%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子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公称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绞线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由于工程位于交通主干道,交通繁忙。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项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1> 、写出五个子单位工程符合交通通行条件的先后顺序。(用背景资料中各个子单位工程的代号“①~⑤”及“→”表示)
<2> 、事件一中,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应分别在哪些位置设置限高门架?(用图5-1中所示的道路横断面的代号“A~K”表示)
<3> 、事件二中,两座跨线桥施工时应设置多少座组合门式支架?指出组合门式支架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4> 、事件三中,预应力管道的排气孔和排水孔应分别设置在管道的哪些位置?
<5> 、事件三中,写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并给出图5-2中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用图5-2中所示的钢绞线束的代号“S11~S23”及“→”表示)
<6> 、事件三中,组合背景资料,列示计算图5-2中代号为S22的所有钢绞线束需用多少米钢绞线制作而成?


答案:
解析:
<1> 、五个子单位工程符合交通通行条件的先后顺序为:⑤→③→④→①→②。
<2> 、应设置限高门架的位置有:G、D、K。
<3> 、两座跨线桥应设置4座组合门式架。
门式架的施工安全保护措施主要有:
(1)安全标识牌;
(2)护栏;
(3)设置安全平网,顶部设置遮盖,保护地面作业安全;
(4)夜间设置警示红灯。
<4> 、排气孔应设置在曲线管道的波峰位置(最高处)。排水孔应设置在曲线管道的最低位置(波谷处)。
<5> 、原则: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张拉顺序为:S22→S23→S21→S12→S11。
<6> 、S22钢束需要钢绞线数量:(108.2+2×1)×15×2=3306(米)
(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一般是指在张拉千斤顶装入钢绞线后,从工具锚锚杯中心至预应力混凝土工作锚锚杯中心的距离)

第8题:

1.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6 标段有6 座桥梁,其中有相邻两座桥均为每跨25m 箱梁,因25m 箱梁每片自重67t,长距离运输困难,故在K17 + 206~K17 + 400 段建立箱梁预制场,负责K16 + 820.33、K18 + 368 中桥25m 箱梁的预制,再用拖车运送至桥位安装。
施工单位在预应力梁的钢筋加工中,需接长主筋> ?16 的采取闪光对焊,其余用10d单面电弧焊或5d 双面电弧焊。钢筋下料采用截割机割断,钢绞线下料采用电弧切割。一束为5 根的钢绞线,用绑扎丝每2m 间距进行一次编束,每根钢绞线的两端对应编号。
预应力筋的张拉施工中,在张拉前,钢绞线和锚具按规定进行了抽样送检,对油表、千斤顶进行标定。箱梁预制混凝土强度达90% 以上,进行钢绞线的张拉。采用?15.24mm低松弛钢绞线两端对称同时进行张拉。K16 + 820.33、K18 + 368 两座中桥每片梁6 个孔,每孔5 股钢绞线为一束,每束的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6696MPa。
张拉程序为:低松弛钢绞束0 →初应力→ σcon(持荷2min)→锚固。箱梁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张拉的钢绞线,断丝、滑丝的根数控制在同一断面总根
数的1%。一束不能超过1 根。张拉时由专职质检员旁站监督,严格按设计张拉顺序对称逐级进行,认真记录压力表读数值、钢绞线伸长值,检查有无断丝、滑丝现象。质检员旁站检查时发现其中一片梁的一束钢绞线有2 根断丝,其余梁均正常。
2.问题:
(1)预应力梁的钢筋焊接还可采用什么方法?
(2)指出预应力梁在钢筋加工中的错误并改正。
(3)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采用双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针对质检员旁站检查时发现其中一片梁的一束钢绞线有2 根断丝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1)钢筋焊接还可采用电渣压力焊、气压焊。
(2)“钢绞线下料采用电弧切割”错误,应为钢绞线的切断,宜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3)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束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6%)。
(4)原则上应更换,当不能更换时,在许可的条件下,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他束预应力值,但须满足设计上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

第9题:

对于锚具中钢绞线的内缩量测定试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试验用钢绞线需在台座上张拉,不可在混凝土梁上张拉
B.试验用钢绞线需在混凝土梁上张拉,不可在台座上张拉
C.钢绞线的受力长度为4m
D.试验用试样为3个,试验结果取平均值

答案:D
解析:
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是锚具、连接器力学性能辅助试验之一,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1)内缩量试验可在台座或混凝土承压构件上进行,台座或承压构件长度应不少于3m。(2)试验中的张拉控制力Nom宜取0.8Fptk。(3)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可采用直接测量法或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6)试验结果:同一规格的锚具测量3套,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内缩量结果。

第10题: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子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公称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绞线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1: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1>、事件1中,预应力管道的排气孔和排水孔应分别设置在管道的哪些位置?
<2>、事件1中,写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并给出图5-2中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用图5-2中所示的钢绞线束的代号“S11-S23”及“→”表示)
<3>、事件1中,组合背景资料,列示计算图5-2中代号为S22的所有钢绞线束需用多少米钢绞线制作而成?


答案:
解析:
<1>、 排气孔应设置在曲线管道的波峰位置(最高处)。排水孔应设置在曲线管道的最低位置。
<2>、 原则: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张拉顺序为:S22→S23→S21→S12→S11。
<3>、 S22钢束需要钢绞线数量:(108.2+2×1)×15×2=3306(米)
(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一般是指在张拉千斤顶装入钢绞线后,从工具锚锚杯中心至预应力混凝土工作锚锚杯中心的距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