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爆炸事故发生后的一般现场处置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爆炸事故发生后的一般现场处置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爆炸事故发生后,为保持事故现场状态,无需切断煤气来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现场处置方案中应急处置的内容主要包括()。

A.事故应急处置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C.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
D.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E.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答案:A,B,C
解析:
2020教材P239 / 2019教材P237
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 ( 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衔接的程序。 ( 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 3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的联络方式和联系人,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3题:

简述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处理程序.


正确答案:
2.(1)陪同人员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迅速报告归口管理部门;
(2)会同有关事故发生的有关单位严格保护现场;
(3)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抢救、侦察;
(4)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
(5)对特别重大事故按照特别程序处理;
(6)事故处理后应立即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4题:

爆炸事故发生后,为保存事故现场状态,无需切断煤气来源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现场处置方案中应急处置的内容主要包括()。

A . 事故应急处置的程序
B .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C . 报警电话
D . 上级管理部门联络方式
E . 现场自救和互救

答案:A,B,C,D
解析:
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
( 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衔接的程序。
( 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 3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的联络方式和联系人,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四版教材P254

第6题:

环境事故发生后的处置不包括( )。

A.建立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制度
B.按应急预案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或发生次生灾害
C.积极接受事故调查处理
D.暂停相关施工作业,保护好事故现场

答案:A
解析:
环境事故发生后的处置:按应急预案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或发生次生灾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向企业或工程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暂停相关施工作业,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接受事故调查处理。

第7题:

现场处置方案中应急处置的内容主要包括( )。

A、事故应急处置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C、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
D、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E、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答案:A,B,C
解析:
2018版教材P239
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 ( 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衔接的程序。 ( 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 3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的联络方式和联系人,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8题:

简述运输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处置。


正确答案:输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时,特勤人员要根据泄漏物的特性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毒面具和其它防护器材才能进入现场,禁止在情况不明或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现场。在排险堵漏过程中要有监护人,并视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撒漏的爆炸物品应及时用水润湿,撒以锯末或以棉絮等松软物质轻轻收集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集中处理。有火灾危险时,应尽可能将爆炸品转移或隔离,不能转移隔离时,应组织人员疏散。扑救时,禁用砂土等物压盖,不得使用酸碱灭火剂。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应先检查阀门并拧紧,如无法拧紧时应设法堵漏。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迅速将车辆转移到空旷安全处,并带上防毒面具在上风处抢险操作;易燃、助燃气体泄漏时,严禁火种靠近。气瓶卷入火场时,应向气瓶大量浇水,使其冷却并移出危险区域。漏气钢瓶未经冷却前,因高压气流急剧外逸,摩擦生热,可能产生较高的温度或者爆炸。因此,拧紧开关时要防止发生意外。若不能迅速制止泄漏,应根据气体的性质立即将钢瓶浸入水中或相应的溶液中,如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氟化氢等酸性气体,可浸入过量的石灰乳等碱性溶液中;氨等碱性气体,可浸入稀盐酸等酸性溶液中;光气若发生微量漏逸且无防毒面具时,可向空中喷洒水雾,以降低光气浓度,大量泄漏时,可用液氨喷雾解毒。 (3)对于易燃液体,容器有渗漏现象时,应及时将渗漏部位朝上并移至安全通风处,进行修补或更换包装,撒漏物用砂土覆盖后扫净。灭火时一般不宜用水,但比重大于水或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可用雾状水或水;如毒性较大的液体着火时,应带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处。对于用槽车运输的易燃有毒液体泄漏时,要根据气象情况和泄漏程度,禁火区的半径至少应为100米以上,方圆800米实行隔离。并检查汽车发动机是否熄火,槽罐要做好接地准备工作,以防燃烧爆炸。 对处在火场中的槽罐车,应从侧面撒水并冷却之。并用带支架的自动水龙头或喷水机进行灭火。这些做不到时,人员撤离,尽量让它燃烧。发现安全阀发出声音或槽罐变色,立即避难。泄漏时,危险区域禁止明火和穿着产生静电的工作服。不要触摸泄漏物,若无危险,应进行止漏。为了减少有害蒸气的产生,应进行洒水。对少量泄漏物,用大量水冲洗有泄漏物的地方,但却忌往容器里放水。对大量泄漏物,先筑堤将泄漏物围住,待日后进行销毁处理。 (4)对于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发生撒漏时,不得随意遗弃,应根据不同特性妥善收集,并转移到安全区域,更换或整理包装。有撒漏物处,不得在上面堆放物品或行走。这类货物中的一些金属粉未、金属有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及遇湿燃烧物着火时,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也不能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 (5)对于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撒漏时,先用砂土覆盖,打扫干净后,收集的撒落物不得倒入原包装内。万一着火时,严禁用水扑救。有机过氧化物应用砂土覆盖,再用干粉或雾状水扑救。其它氧化剂用水灭火时,防止水溶液流至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处。禁止用高压水柱直接射向火源。消防人员应穿带防毒面具,站在上风方向处进行抢救。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撒漏时,固体物品应及时谨慎收集,液体物品应用砂土覆盖后再收集妥善处理。撒漏物不准投向河、井或溪沟里,被毒物污染的车辆、机器、防护用品应单独清洗消毒。救援场地的车辆进出口应设洗消站,防止发生二次污染。毒害品发生火灾时,应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对散发有毒气体的火灾,施救人员应全身防护,站在上风处进行扑救,对遇水能发生反应,生成易燃或有毒气体的物品(如金属铊、锑粉、铍粉、磷化锌、磷化铝、氟化汞、三氯化磷等等)不得用水灭火。对无机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等)不得用酸碱泡沫灭火。以免生成氰化氢剧毒气体造成中毒。 (7)对于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矿石、矿粉撒漏时,应将撒漏物收集,并调换包装。放射性试剂、化工制品撒漏时,应由熟悉物品性质的专职人员处理。被污染的场所(包括车辆、设备)要清扫、洗刷干净。放射性同位素内容物外露时,应立即划出适当的安全禁区,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和公安部门协助处理。人员受到大剂量照射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第9题:

处置爆炸为主的事故技术主要以逃生为主,并采取控制事故的扩大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简述矿山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自救与互救中防止爆炸火源烧伤的措施。


正确答案:如果人员距离爆炸源很近无法测撤出时。则应面向下方就地卧倒,最好将湿毛巾捂住口鼻面部或俯入水沟内,以免烧伤。爆炸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人员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统一、镇定地撤离危险区。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耽误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