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特征有()。

题目
多选题
城市化的特征有()。
A

大城市发展更快,形成一些城市密集区

B

世界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

C

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

D

世界城市化进程放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答案:

(1)中国前城市化阶段(1978年以前)
(2)城市化初期阶段(1979~1995)
(3)世纪之交中国正在由城市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


第2题:

以下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量变和质变可以引起的变化的是()。

A:城市化引起城市体系的属性和动态特征的变化
B:城市化引起城市形态的变化
C:城市化引起城市生态的转变
D:城市化引起城市性态的改变
E:城市化引起城市规模的不变

答案:A,B,C,D
解析:

第3题:

论述“逆城市化”的特征及成因?


参考答案:

特征:
1)郊区化快与城市化。逆城市化并非城市化的历史逆转,即不是真的“反城市化”,而只是在城市化水平继续缓慢提高的同时,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导致城市人口不断从中心向郊区转移,使得郊区急速扩张和蔓延。例如美国的城市化水平由64%提高到74%,年均增长0.33%。
2)郊区成为主要的人口聚居区。环境优美而又幽静的郊区已经成为许多中产阶级和富人阶层的首选居住地。
3)中心城市开始分解,小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力军。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大城市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解,转而由中小城市担当起继续城市化的重任。
成因:
1)大城市过度密集造成的负效应。受到规模效益的影响,当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不断增加之后,一系列的“城市病”便在所难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地价和房价节节攀升、居住的舒适性渐渐降低。因聚集带来的正效应被过度聚集造成的负效益所抵消,甚至超越,于是人们便自发地选择往生活与工作成本相对较低廉的郊区和中小城市迁移。
2)交通技术条件的极大改善显著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尺度。包括家庭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和地铁轻轨的发展等,使得人们的出行更方便、更快捷,由此使得城市原有的空间尺度转化为时间尺度—衡量距离远近的不再是路途里程,而是通达时间。这样居住在城郊甚至远郊地区的人们与居住在城市内部的人们并无任何生活和工作上的缺憾;相反,随着产业活动和企业不断前移到城市外围,在郊区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4题:

()是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其动力机制特征的总和或总体特征。


正确答案:城市化模式

第5题: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包括()

  • A、政府主导的城市化
  • B、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 C、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 D、农村人口就近城市化

正确答案:A,B,D

第6题:

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

A、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有乡村城市化现象

C、形成了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

D、城市化的省际差异仍比较明显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下列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量变和质变可以引起的变化有()。

A:城市化引起城市体系的属性和动态特征的变化
B:城市化引起城市形态的变化
C:城市化引起城市生态的转变
D:城市化引起城市性态的改变
E:城市化引起城市地理位置的改变

答案:A,B,C,D
解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量变与质变可以引起以下方面的变化:(1)城市化引起城市体系的属性和动态特征的变化;(2)城市化引起城市形态的变化;(3)城市化引起城市形态的变化;(4)城市化引起城市生态的改变。

第8题:

简述城市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参考答案:

可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特征: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2、加速阶段特点: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3、高级阶段特点:发展速度再次低落,直至基本停滞。


第9题:

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正确答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10题:

以下特征中,()不属于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 A、政府主导的城市化
  •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 C、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 D、农村人口就近城市化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