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期间,大量使用过乙酸(又称过氧乙酸.过醋酸,含量≤43%)为消毒剂,因使用或储存等不当,发生过爆炸.中毒等

题目
单选题
2003年非典期间,大量使用过乙酸(又称过氧乙酸.过醋酸,含量≤43%)为消毒剂,因使用或储存等不当,发生过爆炸.中毒等事故,过乙酸应该属于()物质。
A

爆炸品

B

酸性腐蚀品

C

有毒品

D

有机过氧化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不存在火灾和爆炸风险的消毒剂是()。

A、乙醇

B、碘伏

C、过氧化氢

D、过氧乙酸


参考答案:D

第2题:

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应注意

A、消毒物品需悬挂或抖散

B、放于阴凉处避免高温引起爆炸

C、浸泡金属类物品浓度为0.2%

D、2%过氧乙酸溶液用于手的消毒

E、不能用于体表的消毒


参考答案:B

第3题: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进行消毒的药物、剂量和方法是什么?( )

A、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B、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20分钟;

C、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0分钟;

D、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答案:C

第4题:

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可以用化学消毒剂浓度试纸快速测定有效含量。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高效消毒剂又称灭菌剂,如:()

  • A、戊二醛
  • B、环氧乙烷
  • C、过氧乙酸
  • D、臭氧
  • E、乙醇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关于不稳定消毒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氯消毒剂为不稳定消毒剂

B、过氧乙酸为不稳定消毒剂

C、配置后可储存一段时间再用

D、每次配置后进行浓度监测

E、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答案:C

第7题: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正确答案:每季度一次;每月监测一次;每周不少于一次

第8题:

高效消毒剂又称灭菌剂,如:( )

A.戊二醛

B.环氧乙烷

C.过氧乙酸

D.臭氧

E.乙醇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患者男,35岁,因大量腹泻5小时来院就诊,患者无发热,无腹痛,米泔样便,面色苍白,血压90/60mmHg。如果患者死亡,处理尸体错误的方法是()。

  • A、由患者家属自行处理
  • B、用5%过氧乙酸或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过的棉花塞口、鼻、肛门等自然孔穴
  • C、用5%过氧乙酸或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全尸
  • D、用5%过氧乙酸或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过的被单严密包裹尸体
  • E、立即就近火化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过氧乙酸一般做消毒剂,不当使用是()。

  • A、加热挥发,做空气杀菌剂;
  • B、做漂白剂;
  • C、做催化剂;
  • D、远离还原剂保存。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