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出自()。

题目
单选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出自()。
A

《论语》

B

《周易•系辞上传》

C

《庄子》

D

《老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有谓之器”出自()。

  • A、《论语》
  • B、《中庸》
  • C、《易经》
  • D、《大学》

正确答案:C

第2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出自()。

  • A、《论语》
  • B、《周易•系辞上传》
  • C、《庄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B

第3题:

形而上学出自“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英文形而上学的原意是物理学之上、之先的意思。

A、周易

B、老子

C、论语

D、庄子


参考答案:A

第4题:

翻译: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道,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正确答案: 乾坤,大概是《易》的渊源吧!乾坤(阴阳)分布排列,而《易》就立于其中了。乾坤毁灭,则无以显现《易》,《易》不可现则乾坤也许几乎止息了,所以,形体以上(而不可见)的叫道,形体以下(而可见)的叫器,(阴阳)转化而裁成万物的叫变,(阴阳)推移往来运动的叫通,将(《易》的作用)施加于天下民众的,就叫做事业。

第5题: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

  • A、黄宗羲
  • B、顾炎武
  • C、王夫之
  • D、梁启超

正确答案:B

第6题: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时偕行,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出自()。

  • A、《易经》
  • B、《论语》
  • C、《道德经》
  • D、《中庸》

正确答案:A

第7题:

翻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正确答案: 将帅,国家之辅助也。辅助之谋缜密周详,则国家必然强大,辅助之谋疏漏失当,则国家必然衰弱。所以,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军队战略战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诸侯就会趁机兴兵作难。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

第8题:

“忠”在“忠恕之道”中的含义是()。

  • A、忠皇上
  • B、“推己之谓恕”
  • C、忠君
  • D、“尽己谓之忠”

正确答案:D

第9题:

以下各项出自《大学》的是()。

  • A、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B、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 C、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D、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正确答案:A,B

第10题:

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正确答案: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