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而言,戒的本体是一种断恶之心,那是否持清净戒律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究竟而言,戒的本体是一种断恶之心,那是否持清净戒律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中说:“我们不清净的身体,如果有了菩提心,就会变得跟佛身一样。”若是这样,初发心的人为什么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请以理说明。


正确答案: 论中的观点主要侧重于菩提心的功德,是说如果相续中产生了菩提心,从因的方面就具足了佛身的相好庄严。但由于凡夫人并未断尽二障之故,所以从异熟果的方面而言,现在不可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由于菩提心的摄持,我们不清净的身变得像佛身一样有价值,堪为人天供养处,并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圆满佛果,具足种种相好庄严。

第2题:

自然崇拜跟万物有灵论没有任何关系。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电子商务是企业行为,跟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究竟而言,戒的本体是一种断恶之心,那是否持清净戒律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是。对于初学者而言,阿底峡尊者说,选择清净的环境相当重要。因为凡夫人在没有登地之前一定会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为了守持戒律而住在寂静的地方、选择清净之地很有必要。但从最究竟的角度而言,永远都住在寂静地方,也不一定能圆满持戒度。

第5题:

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过许多堕恶趣的重罪,如此是否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为什么?请举一则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不是。有些人以前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后悔心,不放逸地行持善法,最后也可以机会。比如难陀、指鬘、具见、能乐等一样。

第6题:

佛教有严格的戒律,其一戒是强调“吃斋”,不食荤腥,二戒是“戒酒”。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修行首先要有()。

  • A、戒烟
  • B、戒酒
  • C、戒荤
  • D、戒律

正确答案:D

第8题:

佛教有严格的戒律,但不同的国家所戒不同,其中()的佛教徒在饮食上没有荤素戒律。

A.泰国

B.印度

C.蒙古

D.中国


正确答案::A


第9题:

寂天菩萨一再强调除了护心以外,其他的善行意义不大,这是否意味着受持别解脱戒没有用?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制定的任何一条戒律,都为了护心而制。别解脱戒的戒条全都为护心而制,是护心的一种助缘。在《宝蕴经》中说:“心净则身净,身净未必心净,故心清净,则称之为梵净行。”梵净行的标准,完全依心而定,如果内心不清净,那发之于心的身语不可能合于净戒。

第10题:

有些人想:“佛陀若不制定戒律,别人犯了也不会有过失,但制戒以后犯了就变成罪业,那佛陀岂不是成了罪业的因吗?”请具体分析这种观点。


正确答案: 这是非理的想法,萨迦班智达在《辨三戒论》中专门对此有答复,如农民在田地里种植庄稼,到夏天时下冰雹,庄稼被毁,对这种情况,谁也不能说“如果农民没有种庄稼,就不会有庄稼被毁,所以过错是农民造成的”;同样,佛制定戒律是为了众生得到解脱安乐果,而非让众生去造罪,所以过失的作者不是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