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最难认识?你自己对此有哪些体会?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说在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最难认识?你自己对此有哪些体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在十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你对此有何体会?


正确答案: 一、在这十种不善业中,要数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如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尤其是邪见,《成实论》中说:“意业势力,胜身口业。”又云:“于诸罪中,邪见最重。”所以,意业的力量,远远胜过身体和语言造业的程度。
杀生:一般而言,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珍爱的莫过于生命,一旦受到威胁,必定会全力以赴地保护它。其实,杀生的罪业极为可怕,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住经》还说:“杀害一个众生,需在地狱住一中劫。”
邪见:《毗奈耶经》、《四分律》中都说,对我们而言,即使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体中。而且,纵然你原来具足暇满人身,但从此之后,也不算是闲暇的人身了。一旦自相续已被邪见染污,即便兢兢业业地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脱之道。为什么呢?因为若想趋入解脱,必须对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有最基本的正见,如果你连这些都不承认,那行持善法完全是流于形象,而并非解脱之因。所以,圣天论师说:“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宁可毁坏戒律,也千万不能令自己的正见有损。
二、体会:明白到造惡业的果报非常可怕!从今以后我要断恶行善、尽力断除相续中的贪嗔痴,并发愿生生世世都会以正见来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第2题:

人到了垂暮之年时,具体会有哪些痛苦?对此你有何体会?请以你自己或身边人为例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人老了以后,皮肤、头发、骨骼等都会加速退化,他们虽渴望欲妙受用,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体风脉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极其薄弱;常受众人欺辱,感到万分绝望,徒生苦恼;身体四大紊乱,故要遭受百病萦身、多重损恼的折磨;行住坐卧、活动活动也是气喘吁吁,感困难重重,做什么事情都很费劲...
人到了垂暮之年,周身体力会逐渐衰退,再香再好的食品也消化不了,就算是自己年轻时最好听的东西,此时也没了胃口,我们身边的一些老人就是这样,平时好象只要容易吃下去的食物就可以了,没有要求。眼部肌肉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集能力开始下降,这时候视力减退,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或细小的物体,菩提学会的一些老菩萨虽然戴着老花眼镜,但还经常说看不清仪轨上的字。老年人耳根衰退,无论别人说话多大声,都听不清楚,因此跟身边一些老人交流很困难...

第3题:

为什么说做生意的话,很容易把十种不善业都占尽了?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 1)比如,在销售过程中,本来自己卖的是低劣商品,却巧舌如簧地说:“我自己买进时,成本也是花了多少钱。先前某人说给怎样的价,我都没有卖。但如果你要,算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赚钱了,赔一点也可以...”全是一派胡言,这就是妄语。
别人在进行了交易时,自己如果也很想买,就谎称这个物品不好,在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不和,最终使自己得利,这是离间语。口出不逊地说对方质量太次、数量不对,或因欠款不还而吵得天翻地覆等,这是恶语。
毫无意义地评论价格太高,本来不想买也与对方讨价还价等,属于绮语。
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别人,野心勃勃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这是贪心。
希望他人一败涂地,这是害心。杀羊、杀鱼、杀鸡等做买卖,就是杀生。
可见,在经商的时候,十不善业除了邪见、邪淫以外,其他都已直接具足了。当然,间接也可具足这二者,比如为了谈生意,踏入不正当的场所,这是邪淫;生意做久了,不好好闻思修行,自然就会底毁因果、三宝,这就是邪见。
2)除了造不善业之外,做生意如果经营不顺利,还会倾家荡产,使大家深感痛苦,最终损人害己,甚至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如果搞得好,生意稍有起色,那不论赚了多少也不知足,一直贪得无厌,就算是财产与多闻天子不相上下,也仍旧兴致勃勃从事罪大恶极的经商。现在许多人都是这样,即使拥有几千万、几亿,但还是不断在投资,一辈子既没有为社会做什么事,也没享受过一天的快乐。到头来,就这样在忙忙碌碌、散散乱乱中,寿命已经到了尽头。由于毕生没有行持过善法,每天都大吃大喝,杀害无量众生,也欺骗了无量众生,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悲惨地堕入三恶趣。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若人为恶贪,常覆其心者,恒入于地狱,及在饿鬼等。”

第4题:

为什么说发大心利他的话,自己也很容易成就?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1)如印光大师言:“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行善根之的能比喻也。”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也说:“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2)发菩提心,我执明显减少,而且能对治我执。而且发心做事情,也变得很顺利,甚至以往关系不好或一般的,也很神奇都对你很友好……

第5题:

为什么说在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最难认识?你自己对此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俱舍论》、《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说过,在贪嗔痴等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这二者最难认识。
如果你生起嗔心,别人会看出你发脾气了,自己也能明显感到心里不舒服;如果生起贪心,你能察觉到“我对某某人生起极大贪爱,对某某事物生起贪恋之心”,别人从你的言行举止中也看得出来;如果生起极严重的痴心,你的行为上会表现出打瞌睡、昏沉等,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有点迷糊。可是嫉妒和傲慢并非那么易发现的,别人看不出来,自己也感觉不到,但它会一直不断地地产生。
有傲慢的话,法师明明讲得不错,我们也会挑三拣四,找出一此毛病。而让自己说的时候,又可能什么也讲不出来,这是极不明智的行为。学习佛法的时候,傲慢的人最可怜,法师有什么功德、讲得怎样如法,他始终看不到,唯一看到的就是法师讲错了。

第6题:

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为什么善知识的摄受相当关键?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如果善知识没有摄受,对佛法教理则不可能通达。《般若摄颂》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一切佛法依靠善知识而得,这不是凡夫信口所说,而是圆满一切功德、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言。《般若八千颂》亦云:“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觉,必先于善知识恭敬承事而依止之。”还有《华严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要是没有善知识的讲解,世间再聪明、再有智慧的人凭借自力也不能通达。
佛经浩翰无垠、圣教多之又多、所知无穷无尽,假设没有上师的窍诀,就不会懂得总结诸法的要领而加入修行。因此,上师教言相当重要。如果没有的话,你不一定皈依;即使皈依了,也根本不知方向,完全凭自学很困难。何况佛教的道理非常甚深,尤其是空性等法门,若没有上师开演不能趋入,证悟更上无从谈起。

第7题:

进入大乘修行之后,为什么不但没有痛苦,反而有快乐?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进入大乘修行之后,以行持六度万行的福德力,将会感召菩萨的身体舒适;已通达诸法无有自性的智慧力,更使菩萨内心安乐。为了一切众生处于生死轮回中,慈悲为怀的菩萨怎么会有疲厌痛苦呢?

第8题:

什么是佛法?不学佛有哪些过失?学佛有哪些利益?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1)佛法揭示的是宇宙的人生真相,是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令自他获得暂时的安乐,究竟解脱的妙理。
2)不学佛的人非常可怜,《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不可人无正智,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的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3)学佛所带给我们的,除了快乐,没有别人。在茫茫无边的轮回中,它是唯一的解脱津梁,故智者理应选择佛法。《别译杂阿含经》云:“唯有入佛法……是则归依处。”
4)比如现如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世间灾难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生命脆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瞬间就会失去。这些无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取舍因果,否则,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来的痛苦还会越来越多,不学佛这些道理就很难懂得。

第9题:

在修行的道路上,为什么说危害最大的就是亲友?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对一个山里的修行人来说,怨敌来到面前,强迫他不准修行,必须离开修行道场,他不一定会言听计从。但亲友的软言慰语,很多人都无力抵挡。
所以,许多修行的违缘并不是外来的,而是身边亲人带来的。藏地有些大德说:“外面的魔并不可怕,家里的亲人才可怕。”为了修行而与他们断绝关系,才是上等修行人。

第10题:

女青年受到情感损害时,极易出现下列的情绪状态( )

  • A、孤独、抑郁、烦恼、嫉妒
  • B、孤独、抑郁、冲动、哭泣
  • C、孤独、抑郁、傲慢、躁狂
  • D、孤独、抑郁、愤怒、厌恶
  • E、傲慢、躁狂、冲动、哭泣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