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经中说倘若自己的心外散,苦行念诵皆无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平时散心念佛持咒磕头,是否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佛陀在经中说倘若自己的心外散,苦行念诵皆无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平时散心念佛持咒磕头,是否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也会有。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正值拘留孙佛的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此人即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之前世。

第2题:

为什么说佛陀在转法轮的过程中,无常法一直贯彻始终?了解这一点,对你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噶当派的教言中说: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转谛法轮时,无常、苦、空、无我四谛中,第一个就是无常。佛陀转完三转法转,最后要示现涅槃时,先宣讲了一部《涅槃经》,之后说:“诸比丘,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同时解开上般的袈裟,让弟子观看如来身相,并教诲道:“如来出世犹如昙花现世,你们以后要常观一切万法皆为无常。”说完之后,前往萨拉双树中间,以吉祥卧示现涅槃。《阿含经》中也记载,佛陀要接近涅槃时,跟弟子们说:“诸比丘,世间无一法可依靠,应当舍弃世间,寻求不生不灭、不病不死、无有恩爱别离的寂灭涅槃,汝等应常念无常迁变之涅槃,汝等应常念无常迁变之理。”因此,佛陀的最后遗嘱,就是让我们长期忆念无常迁变之理,这也是佛法的最深教义。

第3题:

佛陀与诸天尊均不是作者的现量境,作者凭什么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一切天尊?


正确答案: 作者说虽然没有亲见,但有十分确凿的依据,通过教证理证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差别,可以推出佛陀的功德胜过任何天尊。
有关佛陀的功德,在《毗奈耶经》、《阿含经》、《俱舍论》等大小乘经论中都详细的描述;而诸天尊的功德,从印度婆罗门教、原始教的教义及民间故事中,也可了知他们是什么样的。对二者的色身、威力、行为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知道谁具功德、谁不具功行,从而抉择出所应依止的对象。
而以智慧反复观察,最终可以得论: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唯有佛陀找不出任何过失,以法称论师《释量论》中的丰富比量可以证明,佛陀才是唯一的量士夫。

第4题:

为什么有了菩提心的摄持,我们平时积累的念佛、放生等善根就永不会穷尽?请结合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世间上的随福德分善根、小乘的随解脱分善根就像芭蕉树一样,生完一次果后就会枯干,没有再生果的机会,但大乘菩提心的善根就像天界或劫初时的如意树一样,果实会一直不断地产生,用之不尽,且越享用越增长。无论积累何种善根,若以菩提心来摄持,所行持的善法均成为菩提之因,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大海未干之前,此水滴也不会干涸,所以这个善根直至成佛之前都是不会耗尽的。

第5题:

为什么说佛陀要我们回家的这条路没有了?


正确答案: 佛教徒一般的目标都是好好修成佛,把佛陀当成一个超级的大偶像,一直在拜,要成为佛陀的样子,金光闪闪威力无穷。实际上成佛就是成为一个觉悟者,佛陀本来是要协助众生回归法界,回到自依、法依,结果今天很多的修行者,都是背道而驰,距离佛陀越来越远,都是心外求法,所以佛教也很可惜,这一条路也消失了。本来此生此世就可成就,结果演变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都把目标索定在佛陀的身相上,崇拜偶像,盲目迷信,真的很可惜。

第6题:

念佛或经完毕得将功德回向,回先亡眷属是否应将亡去眷属的名讳及称谓念出?


正确答案:念出固可,或以心想像,亦无不可。

第7题:

缘佛陀而顶礼会有何种功德?若想获得这些功德,是否必须要有虔诚的信心?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阿含经》中讲过,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身相庄严;二、声音好听;三、具足财富;四、生于富贵家、贵族家;五、命终后转生天界。
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发心礼佛,哪怕以嗔恨心或蔑视的眼光注视着佛像,也有无量的功德。《华严经》中说:“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以佛陀作为对境,见到、听到或供养顶礼,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即使有些人不信佛,让他参加法会看到一些佛像,这样功德也很大。

第8题:

佛陀没有亲自给我们传法,为什么说我们违背了佛陀的教言?违背后有什么后果?应当怎样弥补?


正确答案: 虽然佛陀没有直接给我们传法,但上师传的全部是佛陀留下的教言,如果我们违犯且没有忏悔,则定会堕三恶趣无疑。
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身心一切全部交付给上师、诸佛菩萨,切切实实地依教奉行。如果没有这种坚定誓愿,忏罪解脱不可能成功。

第9题:

我们从来不造恶业,天天拿着转经轮念佛,对众生也不起贪心、嗔心,而且灌过很多殊胜的顶,这样算不算大乘修行人?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一定。如果相续中不具备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表面上作了再多的善法,也不算是大乘修行人。

第10题:

佛陀在经中说倘若自己的心外散,苦行念诵皆无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平时散心念佛持咒磕头,是否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不是一点功德都没有。经中之义是说,若心外散,身语行善的功德远不如心专注所作的功德,要微劣很多。“皆无果”是从低劣加否定词的角度说的,比如一个人胆子很小,可以称他为没有胆子。如果没有这样理解,就与佛经中说的以散乱心“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完全相违了。华杰施主前世就是一只小虫,它在无记的心态下转绕佛塔,最后也成了解脱之因。倘若除了心以外身语没有任何功德,这个公案是没办法解释的。所以,身语的造善造恶和心的造善造恶,只不过是大小上分的,并不是说只有心才有善和恶,其他身体和语言一点关系都没有。